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生活常识 > 惊人:味精比鸡精更安全 鸡精就是味精穿马甲(图)(2)

惊人:味精比鸡精更安全 鸡精就是味精穿马甲(图)(2)

时间:2017-04-25 来源:发票查询网
编辑:发票查询 人气:

惊人:味精比鸡精更安全 鸡精就是味精穿马甲惊人:味精比鸡精更安全 鸡精就是味精穿马甲(资料图)

■ 安全性争议

无法证实味精危害神经系统

云无心介绍说,在1968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吃中餐的奇怪经历:大致是说开始吃中餐15到20分钟后,后颈开始麻木,并开始扩散到双臂和后背,一般持续两个小时左右。这篇文章引发了世界性的对于味精的恐慌,被称之为“中餐馆并发症”。

陆续有一些针对“中餐馆并发症”的研究,却无法证实味精与神经毒性危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JECFA)、欧盟委员会食品科学委员会(EFSA)都进行过评估和审查。JECFA和EFSA都认为味精没有安全性方面的担心,因此在食品中的使用‘没有限制’。美国FDA的一份报告认可‘有未知比例的人群可能对味精有所反应’,但是针对整体上的味精,他们赞同JECFA的结论。但‘没有证实不代表可以证伪’的这种想法,使得人们对味精的安全性产生了普遍怀疑。但迄今为止,并没有更进一步的合理解释,也没有证据显示孕妇和孩子不能食用味精。”云无心说。

目前尚无味精每日摄入标准

“适当食用味精对人体无害。我国目前尚没有味精的每日参考摄入量标准。”杜松明说,国内文献中尚无纯粹观察味精对人体的影响的研究,缺乏大量的人群研究资料的证据。只是有一些动物实验,比如将谷氨酸钠含量为15%的注射剂注入小鼠体中,发现小鼠发生体重增加、肥胖现象。临床上使用谷氨酸钠,造成铝在体内聚集来治疗一些神经性疾病。“但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上的应用,其使用方式和剂量和日常生活食用味精是两个概念。比如说小鼠实验中的注射剂谷氨酸钠含量为1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摄取味精的量仅为0.3%。”

“在国内3个农村的一项研究表明,味精消费量与体重增加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吃味精越多,体重越重。据研究报道,这个结果几年前在动物试验中已经发现了。但这个结果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学调查,也没有证实摄入味精和体重增加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杜松明强调说。任何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中都含有谷氨酸,所以,人们并不需要通过摄取味精来满足对谷氨酸的需求。和吃盐一样,口味重的人往往会摄入大量的味精和盐等调味品,谷氨酸钠在人体体内会分解为谷氨酸和钠,钠摄入过多会对肾脏和血压造成负担。“毕竟味精只是一种调味品,为了安全起见,孕妇、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应禁食或少食味精。味精中含有钠,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尤其应该少吃味精。当然,从谷氨酸存在的普遍性和吃味精没有发现对人体不良影响的临床证据来说,也没有必要谈味精色变。”

增鲜调味品中大多含有钠

同时,有些人吃了含味精过多的菜之后,会觉得口渴,“一方面是味精中含有钠,另一方面,味精放得多的菜里,盐一般也放得多。”杜松明解释道。

“凡是增鲜调味品都含很多钠。用不是不可以,但要少用。凡咸味、鲜味调味品都含有钠,都可以折成盐。按含钠量算,相当于1份盐的量是5份味精,2份多鸡精,6-10份酱油或酱,12-16份腐乳(按中国食物成分表)。所以这些调味品都要纳入控盐的范围当中。中国人平均吃盐量(包括其他调料里的盐)超过推荐值一倍还多,所以烹调调味越淡越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任副教授范志红一直倡导“食淡能知味,心清可悟真”的生活方式,“习惯于吃糖盐味精增鲜剂辣椒花椒等调出的浓味,味蕾敏感度低下,失去对食物质量的分辨能力,就没法体会到天然食物的自然美味,甚至连味道改变或香精充斥的劣质食品都辨别不出来。”

■ 味精大事记

●1907年 日本人蒸发大量海带汤后得到了谷氨酸钠,得到了“鲜味”,这就是最初的味精。

●1987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把味精归入“最安全”的类别。

●1991年 欧盟委员会食品科学委员会确认对于味精的“每日可摄入量”分类为“无定量”(欧盟体系的最安全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