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未上市企业的利润真实性?看三张表是必须的。但怎么样确定它的利润是真实可靠的? 投行会核查: 1、制度 比方说收入确认制度。收入确认制度的意思是说,公司卖出去一笔货,在什么情况下公司可以有把握地说“通过卖这笔货我有了一笔收入”。这项制度设定是否正确,是否严格遵照执行,决定了企业账面的收入是否可靠,当然间接的影响到利润。 其他还有一些制度,核查的意义大致类似。 2、财务证据和报表 比方说存货有没有提够跌价准备,大客户有没有变来变去,现金流量健康不健康。还有交易凭证是否真实,存款数量是否真实之类的。 如果是已经快要上市的企业的话,一般纸面上的帐应该都做得四平八稳了,但如果是对财务这一套还不那么熟的企业,是有可能看出问题来的。 3、外部信息 这个是最复杂、最没标准但是也最管用的方法。 比方说和其他可比公司对比,毛利率有没有过高?成本有没有过低?每年生产那么多产品,和原材料采购数量对得上吗? 销售记录上一年多少车,那就可以蹲在工厂门口数数,每天多少车,算一下就知道真假了。蹲点的事情投行和风投都经常干。还有去查电表的,自己的帐和货都很好做,但是如果开工不足的话耗电量是不容易作假的,也是个办法。 大猫针对网络企业的核查方法也属于这一类。 企业任何业务都一定会留下印迹,造假的印迹和真实业务一定会不一样,只要懂行、肯下功夫,要查出漏洞一般也不会很难。 基于财务报表出发的审计 中小企业很多账都比较乱,而且也有好几套,其中不乏乱来的,所以核查企业的利润真实性,除了MrToyy的审计,我觉得其实也挺适合用税局查账的思路来做,即预先判定利润不真实,然后进行排查。 为了方便分析,我画了一张分级图,前两级基本就是MrToyy讲的内容。作为对他的内容的补充,前面的就不讲了,我在第三级讲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交流。 分级图如下:
1. 虚增利润 1.1 虚增收入 1.1.1 提前确认收入:查看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库存时,如果发现有些收入已确认,但并未发货或提供服务,或者其库存产品对应的合同时下个会计期间发货但收入已进行确认,则要留个心眼,企业有可能将下一期间的收入提前确认,以提高本期的收入; 1.1.2 虚假交易增收:这种方式常见于企业申请贷款或吸引投资前使用,为了满足银行或担保公司的要求,临时做高收入,签署一些虚假合同并确认收入,待获得贷款后又将合同撤销,则审核时就要对合同对应的交易进行进一步的审查; 1.1.3 关联交易增收:集团公司有时候可能为了保持某家公司的资信良好,安排其他关联公司与这家公司签署不符合市面情况的交易,有意拔高这家公司的收入水平,将亏损隐匿在其他关联公司中,这样的利润也是不真实的,需要注意将交易与市面正常情况下的交易进行比较。 1.2 压低成本 1.2.1 费用走现金不计入账:最简单明显的就是有些企业的老板直接用自己的现金支付员工的工资,这样职工薪酬在报表中就被压低了,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种方式; 1.2.2 滥用扣除项目:举个栗子,在小地方的企业,税局本身也不是特别专业和负责,企业可能就会“失误”将本来不能在税前抵扣的费用全都抵扣掉了,这样应缴税费就降低了,审查时就要注意看相关的扣除项目是否合规; 1.2.3 关联交易压低成本:这个就和1.1.3其实是类似的,不多讲。 2. 少计利润 2.1 压低收入 2.1.1 递延确认收入:有提前确认就会有递延确认,本应在本年度就确认的收入被“合理”安排到下一年度中,这一点应该券商在做企业的IPO时深有体会,为了保持公司符合证监会对持续发展的要求,如果某年度收入增长较多,就调节一下收入到下一年度; 2.1.2 虚假交易减收:例子,税局来查账增收,有的企业想逃税,于是就虚拟或者故意安排了一些不合理的交易,然后交易赔了本或者违约交违约金,收入就下来了; 2.1.3 关联交易减收:这个可以直接参考1.1.3,有增收就有减收,比如由税负高的公司承担亏损,由税负低的公司提供利润; 2.2 虚增成本 2.2.1 提供虚假票据:这个都是很常见的手段了,我就看过很多企业平时都装的好好的,一到税务要求自查就说查出了一堆假发票,补税了事; 2.2.2 虚假交易增加财务费用:很多不规范的企业经常干这种事,股东将钱投进企业,不以增资的方式,而是做成借款,于是本应在税后分配的利润就变成了财务费用在税前就转走; 2.2.3 关联交易增加成本:参考1.2.3。 上面举的这些例子都是基于报表出发,但是如果要真正核查出来,通常都会结合审查合同、票据、库存好几种手段,其实就相当于做了一回审计,也就是上面各位知友提供的方式,还是需要一些专业水准的。 财务人员越来越困惑,该如何做,才能让老板满意?11月23号来武广结交众多会计战友吧,武汉晨报携手仁和会计教育集团将献上一场精彩有料的大型公益课,绝对的让你受益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