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基础 > 【餐饮服务业会计真帐技巧汇总】第一章 会计基础知识(第二节)

【餐饮服务业会计真帐技巧汇总】第一章 会计基础知识(第二节)

时间:2015-12-29 来源:发票查询网
编辑:发票查询 人气:

  餐饮服务业具有劳动服务、生产加工、商品零售三种职能,在会计核算上就必须区分业务性质,结合工业、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核算。餐饮旅游服务业虽然也生产加工产品,但由于它对质量标准和技艺要求繁复,在会计核算上生产企业很难像工业企业那样,按产品逐次逐件进行完整的成本计算,一般只能核算经营单位或经营种类耗用原材料的总成本,以及营业收入和各项费用支出。【餐饮服务业会计真帐技巧汇总】将为你全面系统的解答在餐饮服务业会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你快速掌握餐饮服务业会计做账技巧,提高会计财务能力以及会计问题处理能力。

  第一章 餐饮服务业会计概述

   第一节 餐饮服务业会计简述
   第二节 会计基础知识
   第三节 专家点拨

   第二节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前应当了解的知识。

  一、会计前提

  会计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对某些经济现象在无法确定其发展趋势与最终演变的情况下,进行逻辑推理所作出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推断。我国的会计前提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从事经济活动,并对其进行会计核算的特定单位。

  特定单位主要是指企业。虽然企业是由一定的投资者出资兴办的,企业的净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相分离的,这使企业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在客观上就要求将企业的资产和债务与其投资者的资产和债务严格地区分开来,企业应站在自身的立场上,独立核算经营成果。

  只有以会计主体作为前提,明确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才能正确地反映特定单位所拥有的资产、对外所承担的债务和投资者所拥有的权益;合理地计算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收益和耗费;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从理论上说,会计主体的规模并无统一的标准,可大可小。它可以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一个独立的法律个体;也可以是不进行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班组,一个非独立的法律个体。但是,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特别是需要单独反映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编制独立的会计报表的宴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这样的会计主体,其所有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

  持续经营的假设为会计核算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依据,它解决了财产计价、费用成本和收益的确定等问题。例如,企业经营中可供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按使用年限或受益期限分期进行折旧或摊销,从而转化为企业各期的成本或费用,并从各期的收益中得到补偿,就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的。

  如果企业不具备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而是已经或即将停止营业,进行清算,则需要处理其全部资产,清理其全部债权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处理要采用所谓清算基础。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也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分期结算账目,计算盈亏,并及时向有关各方提供企业的会计信息。

  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既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不会面临停业清算,企业就不能等到结束其经营活动时才去进行结算和编制会计报表。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向有关各方提供信息,需要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经营期间。会计期间通常为1年,称为会计年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日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企业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不同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还可以将会计年度划分为若干较短的期间,如月。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核算会计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前提,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有了货币计量单位这个共同尺度,才能为会计核算提供一个普遍适用的手段,以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简化会计计量,也便于会计信息的利用,在币值变动不大的情况下,一般不考虑币值的变动。然而,由于世界性的通货膨胀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于会计核算如何反映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客观要求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并因此产生了通货膨胀会计。

  要实际进行会计核算,除了应明确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之外,还需要具体确定记账本位币,即按何种统一的货币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在企业的经济业务涉及多种货币的情况下,需要确定某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涉及非记账本位币的业务,需要采用某种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登记入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客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可比性原则

  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必须遵循可比性原则,即对于同一企业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发生的相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应该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也应尽可能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

  (三)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作出有关的经济决策。具体来说,这一原则要求会计信息不但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四)及时性原则

  企业会计核算为了实现会计目的,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这项原则包括及时记录与及时报告两个方面:及时记录就是要求对企业的经济业务及时地进行会计处理,本期的经济业务应当在本期内进行处理,不能延至下一个会计期间或提前至上一个会计期间;及时报告是指要把会计资料及时地传送出去,将会计报表及时报出,也就是说,会计报表应该在会计期间结束后规定的日期内呈报给有关单位或个人。

  (五)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也称为可理解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帮助有关方面进行经济决策。而要运用会计信息就必须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这就要求会计信息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容易为使用者所理解。

  (六)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保证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前提下,要根据一项会计核算内容是否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来决定对其进行核算的精确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在会计报表上予以单独反映。

  (七)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也称为稳健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预计时,应保持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高估资产或收入,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八)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三、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化,即把会计对象用会计特有的语意加以表达,使会计对象能够实际进入会计核算系统,构成会计信息的分类基础,以便于分类提供、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

  由此可见,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用特定概念进行具体化分类的产物。同时,会计要素也是确定会计科目、设置账户的依据。所以,对各项会计要素规定科学合理的定义,是确定会计核算内容和会计报表结构以及提供有效财务信息的首要环节。

  (一)会计要素的内容

  我国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可以是货币的,也可以是非货币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它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

  按资产有无实物形态分,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属于有形资产,因为有物质形态;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专利、商标等,都属于无形资产,因为它们都没有实物形态,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传统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仅将专利、商标这些不具有物质形态、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资产称为无形资产。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它是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但它必须按期偿还,因此,它反映的是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债权人对企业的资产有求偿权。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必须偿还的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以上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如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应当合理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并将已实现的收入按时入账。

  收入的基本特征是经营所得,而非经营原因的收入,如投资所得、营业外收人,则不包括在内。收入引起的后果是多方面的,概括而言,收入会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基本特征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因此,费用必须与收人相配比才能确认。为了取得收入而形成的各类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则不属于费用的范围。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的利得和损失等。

  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费后的余额。

  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三)会计科目的类别

  按照会计科目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以划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它提供的会计信息较为概括。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是对总分类账科目进一步详细分类的科目,它提供比总分类科目更详细、更具体的会计信息。如经营餐饮业务的企业可设“原材料”会计科目,它能反映企业原材料的总括情况,根据管理与核算的需要,又可以划分为“粮食类”、“副食类”、“干菜类”、“调味品类”等有关子日,以反映各类原材料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将粮食类再划分为“大米”、“面粉”和“杂粮”等细目,以反映各种原材料的详细情况。

  根据规定,会计科目由财政部制定,企业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财务会计报告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格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子细目除少数财政部有规定者外,其他一般由企业根据核算与管理的需要自行确定。

  五、会计账户

  账户是指具有一定结构,用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载体。账户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种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的表格。

  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它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做日常归类的形式,是企业核算经济业务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账户按其核算和监督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五类,按其所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企业的经济活动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是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必须相应地具备两个部分,以分别核算增加数和减少数,其基本结构采用“T”字形,具体格式如下所示。

  至于账户的左右两方中,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各账户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及其性质。

  由于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保持着平衡关系,因此,这两类账户就必须以两个相反的方向来登记它们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通常资产类账户用借方登记它的增加金额、贷方登记它的减少金额;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则用贷方登记它的增加金额,借方登记它的减少金额。费用类账户性质与资产类账户相似,因此,其登记方法与资产类账户相同,收人类账户性质与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相似,它们的登记方法相同。

  在一定时期内,记人账户借方金额的合计数被称为“借方本期发生额”,记入贷方金额的合计数被称为“贷方本期发生额”。账户的借方数大于贷方数,即为借方余额;账户的贷方数大于借方数,则为贷方余额。通常资产类账户的余额在借方,而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余额在贷方。


  六、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国际上通行的记账方法。它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反映企业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以资金平衡关系作为理论依据,它所记录和核算的内容包括全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各项损益的所有增减变动情况,其特点是通过会计记录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账户的记录,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可以对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一)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借贷记账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用来表示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资产类和费用类账户的增加记“借”,减少则记“贷”;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人类账户的增加记“贷”,减少则记“借”。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律借贷记账法是按照复式记账的原理,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均要同时在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或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几个账户的贷方进行登记,并且记人借、贷双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在实际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去登记经济业务时,一般要按下列步骤进行:第一,需要分析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它所涉及的会计要素是什么,是资产或者费用要素的变化,还是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的变化;第二,再进一步确定哪些要素增加,哪些要素减少,抑或都是增加,都是减少,等等;第三,确定应该记人哪些账户;第四,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确定该项业务应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以及各账户应记金额。凡是涉及资产及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的减少转销,都应该记人各该类账户的借方;凡是涉及资产及费用成本的减少转销,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都应该记入各该类账户的贷方。

  3.以全部账户的借、贷双方总额相等作为试算平衡依据由于每一项经济业务均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律进行核算,因此,在一定期间内,全部账户的借、贷双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必然相等,全部账户借、贷双方的期末余额合计数也必然相等。

  4.可以设置和运用两重性的账户

  为了便于核算,可以设置和运用一些两重性的账户,如“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其究竟是待处理财产损失,还是待处理财产收益,就需要根据其账户余额来判断,如余额在借方表示待处理财产损失,如余额在贷方则表示待处理财产收益。

  (二)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是指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

  1.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基本关系

  企业为了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与其经营规模相当的资产。资产是各单位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它们一般能够在生产经营中带来经济利益。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必然有其来源,为企业提供资产者必然对企业的资产具有求索权,这就形成了权益。权益是指资产的提供者对企业资产具有求索权,权益实质上是企业取得资金的渠道。因此,资产和权益反映了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的侧面,资产反映了资金被运用分布的状态,权益反映了资金的来源,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有一定量的资产,必然有与其相等的权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等式表示如下:

  资产=权益

  由于企业的资金有向投资者筹集和向债权人筹集两个途径,向投资者筹集的资金形成了所有者权益,投资者有定期收取投资报酬的权利。向债权人筹集的资金形成了负债,债权人有到期收回本金和定期收取利息的权利。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可用下列等式来表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公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恒等式表明,企业的全部资产中,有多少是债权人权益,也就是说必须用来偿还给债权人的,有多少是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说归投资者所有的。不管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如何变化,也不管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都不会改变三者之间的这种等量关系,也就是说这个等式是不变的。

  2.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基本关系

  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的资产投入营运后,必然会取得收入,并将伴随着收入而发生相应的费用。将一定期间的收入与费用相比较,收人大于费用,其差额为利润;费用大于收入,其差额则为亏损。用公式表示如下:

  利润=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是会计的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资产投入使用可以转化为费用,收入扣除费用后构成利润,利润可以增加所有者权益。因此这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负债+投资者投入资本+(收入-费用)

  四、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指为记录各种经济业务而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所进行分类的项目。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设置会计科目将会计要素具体构成内容进行分类,使其成为具体的会计核算项目,不设置会计科目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设置会计科目使复杂的经济业务变为有规律、容易识别的会计信息资料,为进一步进行会计分析、考核等打下基础;设置会计科目还是设置账户、明确账户核算内容的依据,在我国,设置会计科目还是会计主管部门统一核算标准和口径的手段,目前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还要执行国家的行业会计制度,以便于核算标准和口径的一致,便于会计资料的汇总和监督检查。

  充分考虑餐饮旅游服务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结合现代企业的实际需要,企业在设置会计科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本企业特殊需要增列某些会计科目。统一会计科目报表,是根据大多数企业的常规业务设置的,具体企业则应从本企业实际出发,针对本企业的特殊经济业务增设某些会计科目。例如,你工作的企业如果有国家拨给特种储备资金,就该增设“特种储备物资”。

  (2)根据自己企业经济管理要求,可以增设或改设某些会计科目。统一会计科目表,主要考虑的是报表指标的统一,而相应忽视个别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需要。作为会计工作人员,就需多加了解和分析,根据本企业的经济管理要求,增设或改设某些会计科目。例如,如果你工作的企业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可以不设“原材料”科目,而改设“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辅助材料”、“修理备用件”、“燃料”等科目。

  (3)根据重要性原则简并某些会计科目。某些一级科目在本企业发生业务很少·可以将其精简,并入有关的科目作为明细科目使用。例如,企业低值易耗品、包装物较少,可以将其并人“原材料”科目。

  (4)会计科目的设置要保持相对稳定。设置科目要尽可能预见到企业的未来发展,适当留有余地。一般来说,在年度中间不要变更会计科目。在年度转换时变更会计科目,也要编制会计新旧科目对照表,保证数据正常转换。

  (二)会计科目的内容

  餐饮服务业会计科目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资产类科目

  资产类科目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材料采购、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溢等。

  2.负债类科目

  负债类科目有: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等。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等科目。

  4.成本类科目

  成本类科目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工程施工、工程结算和机械作业等。

  5.损益类科目

  损益类科目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利息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入、所得税费用、营业外支出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科目。

  (二)借贷记账法的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是;每一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账户的左方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为“贷方”。

  采用借贷记账法时,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作相反方向的记录。即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减少额;反之,如果规定借方用来登记减少额,则贷方就用来登记增加额。究竟哪个账户的哪一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用来登记减少额,要看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和账户的性质而定。凡是资产类账户、成本费用类账户,其借方记录资产或费用的增加数,贷方记录资产或成本费用的减少数,余额都在借方,表示资产和成本费用的结存情况;凡是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和收益类账户,其贷方记录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益的增加,借方记录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益的减少,其余额都在贷方,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益的结存情况。

  (三)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对应关系

  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对照关系。在借贷记账法下,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记录在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与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对每项经济业务记录所形成的这种“借”记账户和“贷”记账户之间的联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存在着这种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和资金运用的来龙去脉。

  (四)账户的试算平衡

  所谓试算平衡是指运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规则,每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借、贷双方都是相等的,因此,将一定时期(如1个月)内的经济内容登记入账后,所有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和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必然相等。

  同理,期末结账时,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和所有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必然相等。试算平衡公式表示如下:

  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在实际工作中,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的,其格式如表1-2所示。



  试算平衡表各栏数字是根据有关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填列的。通过上述试算,如果每栏借贷不平衡,则肯定账户的记录有误,即使每栏借贷平衡,也不能完全肯定账户记录没有错误,因为有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例如,某项经济业务在有关账户中同时多记或全部被漏记,或者使用的账户错误,颠倒了借贷方向,等等。

  由于这样的错误不破坏试算平衡公式,所以不能通过试算平衡表来发现这类错误。

  七、会计核算程序

  所谓会计核算程序是指凭证和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方法相互结合的组织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旅游公司、餐饮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业务繁简各异,因此为了使餐饮旅游服务业会计工作有条不素地进行,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能正确、及时地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组织适应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的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核算程序的种类较多,但对于餐饮旅游服务业来说,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种。

  (一)记账凭证套计核算程序

  这是餐饮旅游服务业的一种最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其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逐笔登记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

  (3)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4)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应定期与总分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

  (5)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的优点是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也便于会计核对和查账;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工作量很大。

  (二)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的特点是先定期将全部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据以登记总分类账。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逐笔登记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

  (3)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4)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5)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应定期与总分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

  (6)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餐饮旅游服务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每日、每5日或每旬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的优点是能够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并可根据科目汇总表上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之间的相等关系,进行试算平衡,以确保账簿记录的正确性。缺点是科目汇总表和总分类账反映不出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查对账目。

  推荐阅读

  第一章 餐饮服务业会计概述
  第二章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第三章 货币资金的核算
  第四章 餐饮服务业经营业务的核算
  第五章 餐饮服务业存货的核算
  第六章 餐饮服务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核算
  第七章 餐饮服务业债券的核算
  第八章 餐饮服务业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第九章 餐饮服务业期间费用与税费的核算
  第十章 餐饮服务业利润与利润分配的核算

       1分钟免费测试地址:http://www.whrhkj.com/ceshi.html
  预约试听方式:
  1、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拨打我们24小时专线:15207118070;(李老师,唐老师);
  2、仁和会计全国热线:400-0821-333;
  3、您也可以直接加我们客服QQ在线了解详情:800016248。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