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审计分析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
经济效益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根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评价其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效益性,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活动。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作出评价,促其提高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区别
(一)目的不同。效益审计注重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主要审查是否全部开发利用了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从而提出审计建议及措施。其他审计的目的则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审查,促使被审计单位维护国家的财经法纪,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审计内容不同。效益审计内容包括审查生产力各要素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审查和评价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水平。其他审计的内容主要是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收支方面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账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通过对各种财务指标的分析,正确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指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对单位违纪违规行为按规定作出处罚的决定。从广义上看,效益审计涵括了财务审计的内容,在审计实践中,很多审计部门均是从财务审计入手的。
(三)审计原则不同。效益审计的评价原则一般有三条:一是坚持宏观经济效益指导微观经济效益;二是坚持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统一;三是坚持经济效益与非经济效益相结合。而其他审计的评价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依法审计;二是客观公正。这两条原则实质上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四)效益审计和其他审计在方法上各有侧重。如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重点集中在各种收入项目和成本费用以及留存收益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上,一般用盘点法、核对法、对比法;而效益审计除采用财务审计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根据需要适当地运用一些现代的管理方法,如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净值法、价值工程法,等等。
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一)开展效益审计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能促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开展效益审计,通过对企业管理效能和经济决策的评审以及对企业基本经济活动流程的审查,完善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树立科学管理意识,提高经济效益。
(二)开展效益审计可全面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控制是内部审计的三大职能。多年来,内部审计人员运用传统的财务审计手段,查错纠弊,严法纪,促管理,充分发挥经济监督、经济控制的职能,赢得了“经济卫士”的称号。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者不仅重视查出的问题,而且更关心今后如何规范,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能诊断而且会治疗。而要做到对症下药,就必须对企业经营情况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所以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而应扩展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不应只重视事后审计,而应扩展到事前审计、事中审计。深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延伸了审计范围,拓展了审计领域,完善了内部审计的内容。
(三)经济效益审计是内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最佳结合点,有利于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多年来,由于隔阂很多,审计人员往往无法了解企业的一些真实情况,审计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建设性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能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配合。
四、经济效益审计实施方法
(一)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是一种组织管理分析的方法,需要用到多种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包括系统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工程等学科涉及到的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分析规模庞大,涉及因素众多。适用于结构复杂,目标多样,功能综合、模糊性大和承受的风险大等系统工程的分析。由于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全面性、统一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必须把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利用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必须注意整体性、相关性、最优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对被审计单位全面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某一方面进行事前或事后审计时,要应用各种专门方法,在审计目标确定、审计对象测试、效益因素分析、系统项目(组织、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建议与措施),审计报告与结论编写等一系列审计环节中对审计事项进行全面综合和系统的分析评价。
(二)数量分析法。考核经济效益指标的完成情况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而经济效益的指标大多数是数量分析的指标。因此,在进行效益审计时,必须广泛采用数量分析方法。运用数量分析方法进行效益审计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二是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有机统一。
(三)现代管理数学法。经济效益审计要实行事前和事后审计的有机统一,就要更多运用现代管理数学法,对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用较为准确和科学的信息资料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并辅助企业的决策,提高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各种科学的计算方法、管理方法以及有关的管理模型,以便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地控制,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人的行为分析法。人的行为对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经营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生产活动只有通过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才能完成,经济效益审计要从中国特点和现实出发,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研究分析干部和职工在两个文明建设和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人的行为的有效性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措施。
五、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抓重点,分清主次,处理好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真实性、完整性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基础,把真实性搞清楚了进而检查其合法性,评价其效益性。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队伍结构。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全面的审计,需要运用先进的系统分析方法,需要运用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个新的挑战。目前,我们审计队伍大部分是财务人员,人员结构单一,这也从根本上限制了这一审计业务的应用推广。所以,必须充实、优化审计队伍,同时审计人员也要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尽快建立完备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评价指标是标准、是尺度,由于企业的特殊性,行业的一些评价指标不可能完全适合本企业,目前一些企业缺乏积累,没有一套完备的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定难度,所以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十分重要。
1、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拨打我们24小时课程专线:15207118070;(李老师,唐老师);
2、仁和会计全国课程热线:400-8080-212
3、您也可以直接加我们客服QQ在线了解详情:800016248
推荐阅读:
仁和再创辉煌 荣获“中国教育培训公信力认证单位”称号
仁和荣获“2013我最喜爱的会计培训机构评选”第一名
11月10日听免费财务公益课 仁和陈东董事长倾情授课
考后首发:2013年初级、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