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车软件发展的几点思考: 打车软件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创新产品,迎合了市场需求,在商家大力宣传推广下获得快速发展。然而,其在为社会带来诸多利处的同时也给出租车市场带来了一些弊病。未来,如何推动打车软件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核心竞争力。 尽管当前在资产市场的追捧下打车软件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质疑从未停止过,商业模式就是关注重点之一。目前,使用打车软件不仅免费,而且为了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两大打车软件还花巨资补贴司机和乘客。初期,商家可以烧钱赔本赚吆喝,依靠风险资本生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打车软件不可能一直烧钱,必须找到能够盈利的商业模式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从打车软件产品自身来说,当前同质化竞争明显。除了佣金提成和广告以及基于位置的服务(LBS)获得收入外,打车软件需要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开展跨界合作以及新领域延伸,与出租车公司、汽车租赁服务公司、机场以及旅游业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展开合作;二是进行市场细分,差异化定位。如国外Uber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盈利模式,走的是高价策略,提供高端车租车服务。 (二)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市场推广。 目前,打车软件以车载GPS和手机两种方式推广。在补贴政策的大力宣传推广下,打车软件已经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拓展,但是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外,一些二三线城市普及率不高,用户还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笔者春节期间对合肥市出租车市场进行了粗略调查,大部分司机都听说过打车软件,但是安装打车软件的出租车比例仅20%左右,制约其发展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观念问题,很多司机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补贴政策;二是网络问题,使用软件需要手机保持上网状态,流量费增加话费支出;三是习惯问题,移动支付替代了现金支付,司机不能从银行卡中及时提现。 打车软件关系到社会公共资源优化。因此,打车软件的市场推广,除了靠商家的大力宣传和消费习惯引导培养外,也需要社会各方支持参与,营造良好环境。通信运营商,应该加快城市移动互联网基础环境的构建,使手机上网更方便、快捷、高速、廉价。出租车公司和汽车租赁业服务公司应该鼓励和引导司机安装打车软件。只有用户从打车软件中获得利大于弊,才会养成使用习惯,在商家没有补贴政策后仍然会使用打车软件进行消费。 (三)推动相关立法,适时合理监管。 当前,打车软件还是一个全新、发展迅速的互联网产品,商业模式还不成熟。由于资本市场疯狂进入,打车软件行业疯狂生长,产生了非理性繁荣。其在带给消费者打车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和打破市场公平等负面影响。针对打车APP产生的问题,北京市交通委已经出台规定,要求为保证出租汽车运营服务安全,每辆出租汽车只能安装一个手机叫车终端。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正在尽快将嘀嘀、快的两大打车软件接入出租车企业电调平台,并将对乘客担心的一些问题采取监管措施。 政府该不该监管呢?作为市场的“新生产物”,打车软件在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就其发展而言,初期不易过早严厉监管,应该给予宽容和信任,借助市场的力量来规范即可。但市场力量存在的野蛮生长倾向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出租车市场属于公共交通资源涉及到市民公共利益,需要监管部门密切关注,适时推动相关立法,进行适度合理监管,引导其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