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供应链提出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经济日益市场化、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使得企业更加面临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企业之间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剧烈变迁,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企业面对的市场比任何时候变化更加迅速和无法预测。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资源远远无法迎合新的竞争形势,21世纪将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极速供应链的提出 长鞭效应是一种可怕的放大效应,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导致企业库存、运营成本的直线上涨。严重时,甚至牵涉到整个产业链发展状况。据最新的企业成本结构分析表明,某些行业像电子、计算机、和汽车等,库存的总金额占营业额的大约50℅以上。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调查,每年一个企业平均花费在库存管理上的费用大概占库存总金额的26%左右。如果以一个营业额在10个亿的电子制造业来说,库存金额大约设在50%,就是5个亿左右,其中的26%也就是约1.3个亿要做为费用开销掉。所以库存金额越高,不尽流动资金的积压越大,同时整个库存管理的费用也就越高。研究报告同时也指出若能将此费用降低,一般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传统库存管理方法,无论是安全库存量、再订货点、min-max、MRP,或近几年来非常流行的VMI、或CPFR等,在应用上都有其局限性,实施的效益常常依赖于对“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对于市场变化较少、预测较容易的行业,像零售、快速消费品等,通常会有较佳的成效。但是对于市场变化大的行业,像电子制造、IT、计算机、或高科技等,运用这些管理方法的成绩往往令人非常的失望,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想要有效的掌握“市场需求预测”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为了有效降低对预测准确性的依赖,发挥库存管理的效益,近年来许多电子制造业将焦点都放在加快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上面,以“速度”来克服“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上下游如何构建基于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的极速供应链,以降低库存费用,实现实时响应客户需求的目标,会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关注的课题。 极速供应链的构建 极速供应链的构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先进的理念,更需要每阶段的流程分析和一套有效的集成供应链系统,以保证采购、生产、库存到交货的顺畅。 极速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集成和整合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达到加速供应链响应速度的目的。它需要三个要素的配合:信息收集、制定计划和保证执行,即要时时采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数据,运用收集的数据产生各种相关的计划,最后依靠公司的执行能力保证计划的实施。目前国内企业最热衷的是上ERP,实际上,这是最初级的内部整合管理。ERP扮演着数据采集的作用,只不过它的重点是在公司内部信息的收集上,包括库存信息、订单信息、财务信息等等,但对于外部信息收集,仍然需要借助B2B、中间件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平台和系统。 企业具备了信息收集能力之后,接下来需要提升的是利用所收集的信息产生需求计划、生产计划、库存计划和采购计划等相关计划的能力。提高公司计划能力的相关IT系统有APS(高级计划与排程)、DP(需求计划)和SCP(供应链计划)等工具。 有了信息收集和计划能力之后,实现极速供应链管理最终还需要执行能力的有效配合。从交货到生产制造、原材料采购,所有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执行力薄弱,都会导致库存的积压或者是缺料的产生。针对采购端的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和针对生产制造端的MES(制造执行系统)是目前提高执行能力的主要IT系统。 构建基于时间竞争的极速供应链 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通过剥削上下游企业和损害竞争对手来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以往单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扩展企业”的竞争--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目前许多企业主张建立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并强调对供应链的优化。事实上,优化供应链更多考虑的是局部优化,对整体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往往没有做到,只是一味地强调局部最优化。而极速供应链即基于时间竞争的供应链则强调整体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注重整体的协同运作速度,以速度来对付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