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休闲时光 > 湘西巫术

湘西巫术

时间:2017-05-20 来源:发票查询网
编辑:发票查询 人气:

我们不能把科学解释不清楚或不能解释的事情,认为是不存在的,或是不真实的!人类发展到今天,对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科学认知度,就象大海中的一滴水 ......。我们用这种微乎其微的认知度去肯定或否定我们认知度以外的东西,这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对于我们无法肯定,又无法否定的东西,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尊重,尊重它的存在,尊重它的发展!今天我们来到具有传奇色彩的湘西,用真实经历告诉你,这里为啥这么邪。

巫傩绝技越千年,

密咒奇门现神颜,

满身狐疑不敢问,

只好忐忑寄苍峦。

 

我确信这几天我在湘西吉首市一带所闻所见所感都是真实的。我和很多人一样,走进湘西,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发生在这里的一些奇闻趣事,我的确没法儿找到答案 ......

神秘的巫傩绝技

秘境湘西,湘西秘境 ...... 没来以前,脑海中的湘西秘境应该是大山深处,老房人家,出入荆棘,落后闭塞,牲畜慢耕,迷雾常聚的地方 ...... 至于 " 赶尸 "、" 弄蛊 " 等仅仅就是个传说,更是不可相信 ...... 但当我真正走到这里,走进湘西深处的时候,我所看到的,和我所听到的,却和想象中的大有不同。

这里玄之又玄,秘之又秘的一切诸相,如原驻民族生活中的生老、饮食、出入、穿戴、婚嫁、祛病、请神、驱鬼、祈雨、预言、庆祝、祈福、致富、礼仪、歌唱、舞蹈、故事、传说等等均与两个字有关,那就是:巫傩。

" 麻符宝 " 这个名字,是我从吉首市龚伟先生(湘西旅游文化策划人兼摄影师)那听到的,他说麻老师是个神之又神的巫傩绝技大师。但庆幸的是,第二天我就见到麻老师了,而且还向他请教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关于巫傩绝技和湘西三大古迷的事情 ......

我首先迫不急待的向麻老师请教的一个问题就是 " 赶尸 " 之迷,麻老师说:因为社会与交通等情况的变化,他父亲的叔叔是赶尸活动的最后一代 " 赶尸人(傩师)"。时代不同了,现在根本就没有人家会请傩师去做赶尸这件事,但麻老师后来又说,现在的傩师会根据需要,也会做一些相类似的活动,比如殡葬活动中尸体自行移动,比如可以赶未腐烂的 " 动物尸体 ",当然这些 " 赶尸 " 活动的方式方法与赶 " 人尸 " 是一样的。

我特别惊诧于眼前的这位麻老师,他没有受过任何乐理教育,却创作了许多美妙绝伦的苗歌,演绎这些苗歌的乐器都来自于生活品,比如锅、碗、盆、木棍、树叶、竹片等等。麻老师还说,只要能发出声音的东西,他都可以用来做乐器。
这是麻老师给我们介绍 " 巫傩绝技 " 和 " 湘西三大古迷 " 时的场景。听的我们好紧张啊!
麻老师介绍 " 巫傩绝技 " 和 " 湘西三大古迷 "

 

麻老师的关门弟子高老师跟我讲了一个她亲眼所见的事,说的是有一人家的老人去逝,几位傩师共同施法念咒,然后这位躺着的老人尸体就会慢慢自行起身,走到水缸旁边,众人帮其脱去衣服洗身洗头,梳洗后给其换上寿服,继续施法让其自行再躺回去 ...... 由于当时高老师刚刚成为麻老师的弟子不久,所以她只看到那位老人的尸身起来走到水缸旁后,剩下的就再也不敢看了 ......

 

现在的高老师,利用其继承和掌握的巫傩绝技,可以表演 " 定蛇、定鸡 " 的组合绝技,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这蛇或鸡可以是任何人家的,也可以是来自任何地方的。这项绝技是:她光着脚走过烧红的火炭或钢板辅的路后,爬向高 18 米梆有 36 把锋快刀刃的刀梯的梯顶上,梯顶上有可旋转的三根尖细(比筷子还尖还细)的叉子,然后她面朝下方平卧,用自己的肚子顶在三根叉子上,平身旋转 36 转后,开始定蛇定鸡 ...... 听到这,虽然她说的很轻松,但我却早已被震憾的好象停止了呼吸,并感觉到自己的肚子象被梯顶那三个叉子给扎了 ......

巫傩绝技—定鸡

这只鸡是从当地老百姓家借来的,这只鸡一开始就非常的不老实,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高老师在其助手的配合下,开始念咒做法 ......

然后这只鸡就这样被 " 定 " 住了,除了它的脑袋还可以晃动外,其余地方真的都不能动了 ...... 无论我如何拍掌,鸡的身体始终未动一分 ...... 龚伟先生跟我说,就是在鸡的跟前,放一挂鞭炮,它都不会动 ......

湘西三大古迷

湘西三大古迷,据我了解,目前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赶尸、放蛊、落洞,一个是:赶尸、放蛊、辰州符。没办法,在这里我就得跟大家介绍湘西 " 四 " 个古迷了 ......

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极有可能看到死尸走路,当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摇摇晃晃地走来一行尸体,尸体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尸布。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这个活人,当地人叫做 " 赶尸匠 "。其实,说是 " 赶尸匠 " 不如说是 " 领尸匠 ",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他不打灯笼,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若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黑夜行走时,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

赶尸还有 " 三赶三不赶 " 的原则。关于记载 " 三赶三不赶 " 的文献和民间的相关说法,有很多种版本,内容不尽相同。归结他人的记载,结合吉首实地了解的情况,基本如下:

" 三赶 " 是:

第一,被官府处死的可以赶。 包括被砍头的、受绞刑而死的、站笼站死的

第二,战争中死亡的可以赶

第三,在外做工意外死亡的可以赶

" 三不赶 " 是:

第一,不明病死的不能赶

第二,投河、吊颈等自杀而亡的不能赶

第三,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不能赶。

2

所谓放蛊,就是将一种特制的药粉投入食物之中,使误食的人吃后心智迷乱,受到投药者的控制。这种药粉的制作方法,千奇百怪,没有固定的配方,通常都是家传,有多少个草鬼婆(放蛊者的俗称),就有多少种蛊药。虽然蛊药制作方法各异,但其主要成粉却大同小异。

湘西的蛊毒名称繁多,依制作的主要成份,大致有蜈蚣蛊、蜥蜴蛊、蟑螂蛊等,但用于实际生活,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情蛊、怕蛊、恨蛊。这三种蛊,都是湘西女子独占爱情,维护家庭稳定的法宝。

情蛊是女子为得到自己喜欢而又难以得到的男人所下的一种蛊,中了情蛊的男人,往往会身不由己地被情所惑,宁肯舍弃已有的幸福,义无反顾地移情于放蛊的人。

怕蛊又俗称怕药。在湘西,丈夫害怕妻子、媳妇害怕婆婆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人解释说,这都是中了怕蛊的原因。

恨蛊,一般是在丈夫被别的女人抢去的情况下,妻子万般无奈而对丈夫放的一种蛊。目的是迫使丈夫回心转意。湘西老辈人讲,中了恨蛊,尚不迷途知返,十有八九难逃一死。恨蛊实际上是一种慢性毒药,在人体内潜伏期较长,一般都是半年后见效呈现中蛊症状,长的则要两三年才有所反映,时间长短,主要由放蛊人决断。

 

湘西有落花洞女的传说,是说部落里有一些未婚的女子,在适婚的年龄没有找到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就得了一种类似忧郁症的病,进入了一种痴迷的状态,她的面色灿若桃花,眼睛亮如星辰,声音如丝竹般悦耳,身体里发出一种馨人的清香。她每天不停地抹桌擦椅洒扫厅堂,把一个原本破败的家收拾得纤尘不染。进入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按照当地的说法,这个女孩子已经把自己许给了神,她整天生活在幸福的幻想里。她的心上人是不食人间烟火却救人于水火的神,因此她不再为世俗的任何男子动心,只需小心地保护好自己的美丽娴静,等着她的神选好了吉祥的日子来迎娶她。当那个日子到来的时候,幸福中的女孩含笑而逝,但她始终不渝地保持了自己的姣好容颜,直到今天的传说与记载中。

至于落洞,实在是一种人神错综的悲剧。地方习惯是女子在性行为方面的极端压制,成为最高的道德。这种道德观念的形成,由于军人成为地方整个的统治者。军人因职务关系,必时常离开家庭外出,在外面取得对于妇女的经验,必使这种道德观增强,方能维持他的性的独占情绪与事实。因此本地认为最丑的事无过于女子不贞,男子听妇女有外遇。妇女若无家庭任何拘束,自愿解放,毫无关系的旁人亦可把女子捉来光身游街,表示与众共弃。

为了使威力无边的巫术和法术在巫师离开后仍具法力,巫师们便通过 " 符 ",使其产生长期效力。" 符 " 是一种威力巨大的固定法术。因为 " 符 " 是辰州地区的巫师们首创,故名 " 辰州符 "。使用 " 符 " 的同时,一般都要念动 " 咒语 "," 咒语 " 和 " 辰州符 " 一样,也是远古时代巫师们发明的一种威力巨大,具有震慑力的法术。但 " 符 " 与 " 咒语 " 一般用途有别。" 符 " 被道教采用后,便成了道教的一宝。

" 符 " 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用香或燃烧的纸钱画在空中,水中,碗中的 " 符 ";有用筷子或利剑,画在酒杯里或鸡血碗中的 " 符 ";有画在地上;刻在木板上;雕在岩石上 " 符 ";有画在纸上或十字路口的;也有雕刻成版,批量印刷的 " 纸符 ",随意贴在想要粘贴的地方;总之,在辰州的传统里,保护万物要 " 符 ",办好万事要 " 符 "," 符 " 是万灵的法术。有的巫师有专用的 " 符 ",世代相袭,秘不外传。

关于巫傩

巫,道家前身本义是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中国古代医师也称 " 巫 ",现在的巫师,巫婆等意思,也有巫姓。古人认为,巫能够与鬼神相沟通,能调动鬼神之力为人消灾致富,如降神、预言、祈雨、医病等等,久而久之成为古代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职业。另外,巫,上一横顶天,下一横立地,中间一竖直通天地,中间人与人,是真正的通天达地的意思。

傩, ( nuó ) 又称跳傩、傩舞、傩戏,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包括傩仪、傩戏和傩技。" 傩 " 这一名称,用的并不是汉族的语言,用的是侗台语族的语言,在侗台语族中,这一个音符只要变化声调,就可以代表许多事物。侗台语族称稻、田、鸟、人、民族等为 " 傩 ",故 " 傩 " 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鸟神、祖神等多种含义。傩字的繁体字由 " 亻 "、" 堇 "、" 隹 " 三字合成," 亻 " 字表示它与人事有关," 堇 " 是记音," 隹 " 就是雀。因此," 傩 " 就是崇拜神雀的农耕民族所举行的 " 神雀祭 "。

巫傩文化

 

巫傩文化,一般指的就是傩文化,它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 傩 " 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 " 惊驱疫厉之鬼 "。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