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休闲时光 > 诗人王勃父亲是谁

诗人王勃父亲是谁

时间:2016-09-27 来源:发票查询网
编辑:发票查询 人气:

诗人王勃父亲是谁

唐代诗人王勃出生于绛州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父亲王福畴曾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公职,与当时的大文豪杜易简等人颇有交情,因而王府虽称不上家世显赫,却也是往来无白丁的书香门第。

王勃画像

王勃画像

王勃的父亲爱好诗书,因而对儿子文学功底方面的培养也十分用心,年幼的王勃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于诗歌骈文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王勃文采斐然,十四岁已是进士及地,未及弱冠便入仕途,在当时来看,无疑是光耀门楣的一件喜事。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父子二人一同在朝为官,生活平静而安逸。

然而王福畴虽为饱学之士,对官场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却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终于有一天,在他的纵容下,王勃的一篇《斗鸡赋》檄文令他苦心经营得来的大好前程毁于一旦。唐高宗读此文后大为震怒,遂将王福畴父子逐出长安。

咸亨二年秋冬之际,王勃得好友引荐而谋得虢州参军一职,父亲王福畴因此暂时卸下了心头包袱。然而未过多久,年少气盛的王勃再次铸成大错,终至父亲大难临头。

在任上,官奴曹达犯罪,王勃怒而杀之,其后虽得朋友庇护而得以保全性命,可是父亲王福畴却因此受到了连累,不仅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更以年迈之躯被远谪至南荒之外,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上元三年春夏之交,王福畴在自己的寒舍,终于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儿子。但见老父生活困顿,王勃不仅悲从中来,父子抱头痛哭,依依惜别。不久之后便传来王勃回乡途中沉船殒命的噩耗,王福畴痛惜,父子匆匆一别,终成诀别……

王勃的雅号是什么

唐代儒学派大诗人王勃文采出众,擅长田园风格的诗文创作,素有“诗杰”的雅号,不知是后人对他的称颂,还是他本人标榜所致。

王勃画像

王勃画像

王勃少年成名,在诗作与骈文方面都造诣颇高,在众人的一致看好下很早走上仕途之路,是历史上一位难得的神童。他的作品流传很广,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江亭夜月送别》等,皆为脍炙人口之作。骈文名篇《滕王阁序》创作上元二年,时年作者只是十四岁的青葱少年。然而该作运笔如神,辞藻瑰丽,于山水楼阁间写尽人文典故,格调之高雅,意境之开阔,皆为旷古烁今之上乘佳作,直至今日,依然为世人所赞誉。

王勃之文采斐然为当世少见,他的诗歌于行文潇洒中直接体现了大唐贞观时期尊崇儒家的精神风尚,因而广有“儒家之狂者”的美誉,就连唐高宗拜读其大作后也赞不绝口,因此王勃的性格中亦时时显露其狂放不羁、恃才傲物的一面,为朝中同僚所嫉妒。在他的为官生涯中,几经磨难,宦海浮沉,虽力主仁政,渴望济世为民,可是最终也由于其为人处事的疏阔和政治谋略的不足而错失一展抱负的机会,憾然被逐出朝廷,远走他乡。

上元三年,春夏之交,王勃久经奔波之后,终于见到了被他所累,生活困顿的父亲,父子一诉离别之情后,不由得抱头痛哭。不久后,王勃便告别了父亲,乘船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初夏,南海水面风急浪高,一代诗人王勃的行船被风浪打翻,不幸落水遇溺,惊悸而致大病一场,最终未能逃过劫数,享年二十七岁。

唐代诗人王勃古诗文咏风赏析

王勃是我国唐朝时期十分著名的诗人,出生于公元650年。王勃一生写下无数的诗篇,而《咏风》就是其中一首。

王勃画像

王勃画像

《咏风》全文是: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是王勃创作于初唐时期的一首五言律诗。

《咏风》这一首五言律诗的大致意思是:在刚刚到来的初秋时节,山林间吹来一阵阵清凉的冷风,使得山林件变得十分的清爽宜人。这些初秋时节的冷风,将山林之中的烟雾以及云蔼全部都吹散了,令山林间的人家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山林间的冷风本来都是来去无声的,但是山林间的冷风的吹起以及它的停留,仿佛都带有来真真切切的感情。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山林间变得十分的安静,这时,山林间的冷风便又开始席卷,使得山林间有充斥着一片片松涛声。

王勃之所以会写下这一篇诗篇,就是因为王勃十分的喜爱风。在宋玉的《风赋》当中这样写道: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下而加焉。赞扬了风所拥有的高尚品行。王勃与宋玉义阳,十分的崇尚风的高尚品行,通过赞扬风的高尚品行,来表达自己想要成为一个如风一般,拥有高尚品行的人。

《咏风》这一首诗,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是必须要学习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来教育中小学生,要想风学习,成为一个拥有高尚品行的人。

诗人王勃父亲是谁

唐代诗人王勃出生于绛州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父亲王福畴曾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公职,与当时的大文豪杜易简等人颇有交情,因而王府虽称不上家世显赫,却也是往来无白丁的书香门第。

王勃画像

王勃画像

王勃的父亲爱好诗书,因而对儿子文学功底方面的培养也十分用心,年幼的王勃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于诗歌骈文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王勃文采斐然,十四岁已是进士及地,未及弱冠便入仕途,在当时来看,无疑是光耀门楣的一件喜事。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父子二人一同在朝为官,生活平静而安逸。

然而王福畴虽为饱学之士,对官场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却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终于有一天,在他的纵容下,王勃的一篇《斗鸡赋》檄文令他苦心经营得来的大好前程毁于一旦。唐高宗读此文后大为震怒,遂将王福畴父子逐出长安。

咸亨二年秋冬之际,王勃得好友引荐而谋得虢州参军一职,父亲王福畴因此暂时卸下了心头包袱。然而未过多久,年少气盛的王勃再次铸成大错,终至父亲大难临头。

在任上,官奴曹达犯罪,王勃怒而杀之,其后虽得朋友庇护而得以保全性命,可是父亲王福畴却因此受到了连累,不仅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更以年迈之躯被远谪至南荒之外,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上元三年春夏之交,王福畴在自己的寒舍,终于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儿子。但见老父生活困顿,王勃不仅悲从中来,父子抱头痛哭,依依惜别。不久之后便传来王勃回乡途中沉船殒命的噩耗,王福畴痛惜,父子匆匆一别,终成诀别……

王勃的雅号是什么

唐代儒学派大诗人王勃文采出众,擅长田园风格的诗文创作,素有“诗杰”的雅号,不知是后人对他的称颂,还是他本人标榜所致。

王勃画像

王勃画像

王勃少年成名,在诗作与骈文方面都造诣颇高,在众人的一致看好下很早走上仕途之路,是历史上一位难得的神童。他的作品流传很广,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江亭夜月送别》等,皆为脍炙人口之作。骈文名篇《滕王阁序》创作上元二年,时年作者只是十四岁的青葱少年。然而该作运笔如神,辞藻瑰丽,于山水楼阁间写尽人文典故,格调之高雅,意境之开阔,皆为旷古烁今之上乘佳作,直至今日,依然为世人所赞誉。

王勃之文采斐然为当世少见,他的诗歌于行文潇洒中直接体现了大唐贞观时期尊崇儒家的精神风尚,因而广有“儒家之狂者”的美誉,就连唐高宗拜读其大作后也赞不绝口,因此王勃的性格中亦时时显露其狂放不羁、恃才傲物的一面,为朝中同僚所嫉妒。在他的为官生涯中,几经磨难,宦海浮沉,虽力主仁政,渴望济世为民,可是最终也由于其为人处事的疏阔和政治谋略的不足而错失一展抱负的机会,憾然被逐出朝廷,远走他乡。

上元三年,春夏之交,王勃久经奔波之后,终于见到了被他所累,生活困顿的父亲,父子一诉离别之情后,不由得抱头痛哭。不久后,王勃便告别了父亲,乘船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初夏,南海水面风急浪高,一代诗人王勃的行船被风浪打翻,不幸落水遇溺,惊悸而致大病一场,最终未能逃过劫数,享年二十七岁。

唐代诗人王勃古诗文咏风赏析

王勃是我国唐朝时期十分著名的诗人,出生于公元650年。王勃一生写下无数的诗篇,而《咏风》就是其中一首。

王勃画像

王勃画像

《咏风》全文是: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是王勃创作于初唐时期的一首五言律诗。

《咏风》这一首五言律诗的大致意思是:在刚刚到来的初秋时节,山林间吹来一阵阵清凉的冷风,使得山林件变得十分的清爽宜人。这些初秋时节的冷风,将山林之中的烟雾以及云蔼全部都吹散了,令山林间的人家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山林间的冷风本来都是来去无声的,但是山林间的冷风的吹起以及它的停留,仿佛都带有来真真切切的感情。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山林间变得十分的安静,这时,山林间的冷风便又开始席卷,使得山林间有充斥着一片片松涛声。

王勃之所以会写下这一篇诗篇,就是因为王勃十分的喜爱风。在宋玉的《风赋》当中这样写道: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下而加焉。赞扬了风所拥有的高尚品行。王勃与宋玉义阳,十分的崇尚风的高尚品行,通过赞扬风的高尚品行,来表达自己想要成为一个如风一般,拥有高尚品行的人。

《咏风》这一首诗,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是必须要学习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来教育中小学生,要想风学习,成为一个拥有高尚品行的人。

王勃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称得上是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王勃出生书香门第,六岁即能写诗作赋,十四岁便以出众的文采受到唐高宗的赏识而官拜朝散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可谓少年得志,富贵功名不可限量。

王勃图片

王勃图片

顶着“神童”的美誉,王勃的仕途经历一度顺风顺水。在此期间,他的文学创作水平达到巅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尤以一篇《滕王阁序》骈文最为世人所称颂,该作通篇文字对仗工整,以大量文墨铺叙了风景名胜滕王阁附近的人文景致,辞藻之瑰丽,大有汉赋之遗风,是后世普遍认可的王勃之代表作。

王勃一生光明磊落,然而盛名之下最易遭人嫉妒,加之王勃性格狂放孤傲,不通人情世故,因而朝堂之上亦不免受到政敌暗算。乾封二年,王勃因一篇《斗鸡赋》而受到同僚弹劾,称其有挑拨离间之嫌,唐高宗震怒,遂将其逐出长安,一度被称为旷世奇才的王勃顿时沦为被贬罪臣,不得不远离京师。

至咸亨二年,好容易在朋友引荐下当上虢州参军的王勃再度因年少轻狂而闯祸,竟将身犯重罪的官奴曹达私下杀害,此案震动朝野,连累王父亦遭贬官。后因好友多番周旋,王勃虽性命得保,然而仕途之路却不得不就此戛然而止。

这世上若真有一种人生恍如烟花般短暂却霎那间光彩夺目,那王勃的一生,便是对这类人生最完美的诠释。上元三年暮春之际,王勃至交趾匆匆拜别老父之后,乘船回乡,当时正值初夏,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一代诗坛巨匠,就此殒命南海。

王勃山中蕴含的情感是什么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首五绝《山中》是唐初著名诗人王勃的作品,诗中抒发了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的抑郁心情,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久居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

《山中》诗书

诗文大意是,长江滚滚向东,承载着我的悲伤,我在外停留太久,心里想念着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此时晚秋的冷风猛烈,山上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落。这首抒情小诗将羁旅之思表达的淋漓尽致。诗人王勃因为一首《斗鸡檄》被贬,远赴他乡,客居异地,王勃用寥寥二十个字,巧妙的借景抒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悲戚和苦楚,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意境。

《山中》王勃这首诗首句“长江悲已滞”既虽然写景,但是浓浓的情愫却随景而起,应景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承接上句,抒发了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让人感同身受。第三句再次寄物抒情,用深秋、寒风和露夜引发读者的共鸣,令人感伤不已,尾句“山山黄叶飞”以深秋的景象,形象的刻画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再次渲染了思乡的形象和心情。整首诗句语言精练,情景交融,深刻而生动的刻画了一个天涯游子的悲苦形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凄苦心境。

《山中》王勃这首五绝朗朗上口,广为传颂,很多文人学者都对它赞许有加,在《增订评注唐诗正声》中,顾云称赞诗中“况属”二字“有情”,《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评论它为“寄兴高远,情景俱足。”

采莲曲王勃诗词鉴赏

《采莲曲》是一首以七言为主的叙事长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此诗为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上元二年,遭受官场挫折后,满怀忧伤,南下前往交趾探望被贬官的父亲王福畤时,一时心有所感而创作的。

王勃《采莲曲》图片

王勃《采莲曲》图片

由于王勃作《采莲曲》时,正是连番遭贬,颠沛流离之际,此刻途经江南,目睹水乡人家的生活,尽管民情世故恬淡依旧,自己却早已不似当年踌躇满志的少年朝散郎模样,因而《采莲曲》之清新优雅的文风中,亦难掩作者内心凄苦,壮志难酬的几多愁绪。“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自古心怀天下的文官被迫辞别庙堂的心境,大概与征战沙场的武将憾然远离疆场一样,是为人世间最难平复之忧伤吧。

诗人王勃的满腔忧愁,在这首《采莲曲》中表露无遗。诗歌着重写景,通过对眼前撑船而过的采莲女子柔美的形象塑造及心理描绘,表现出她们对塞外征夫的深切思念与无限幽怨,亦不难看出作者内心对现实生活的愤懑,对和平、宁静的无限向往,以及对劳动人民所承受的战争苦所难寄予深切的同情。“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寒江浊浪滔滔,关山不知几重。泪眼看世界,一切皆是模糊的。或许诗人王勃在赋予《采莲曲》无比深刻的内涵之时,也一早预知了自己终将怀着悲愤痛苦的心情,与这江南的好山好水融为一体的最终命运……

王勃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称得上是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王勃出生书香门第,六岁即能写诗作赋,十四岁便以出众的文采受到唐高宗的赏识而官拜朝散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可谓少年得志,富贵功名不可限量。

王勃图片

王勃图片

顶着“神童”的美誉,王勃的仕途经历一度顺风顺水。在此期间,他的文学创作水平达到巅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尤以一篇《滕王阁序》骈文最为世人所称颂,该作通篇文字对仗工整,以大量文墨铺叙了风景名胜滕王阁附近的人文景致,辞藻之瑰丽,大有汉赋之遗风,是后世普遍认可的王勃之代表作。

王勃一生光明磊落,然而盛名之下最易遭人嫉妒,加之王勃性格狂放孤傲,不通人情世故,因而朝堂之上亦不免受到政敌暗算。乾封二年,王勃因一篇《斗鸡赋》而受到同僚弹劾,称其有挑拨离间之嫌,唐高宗震怒,遂将其逐出长安,一度被称为旷世奇才的王勃顿时沦为被贬罪臣,不得不远离京师。

至咸亨二年,好容易在朋友引荐下当上虢州参军的王勃再度因年少轻狂而闯祸,竟将身犯重罪的官奴曹达私下杀害,此案震动朝野,连累王父亦遭贬官。后因好友多番周旋,王勃虽性命得保,然而仕途之路却不得不就此戛然而止。

这世上若真有一种人生恍如烟花般短暂却霎那间光彩夺目,那王勃的一生,便是对这类人生最完美的诠释。上元三年暮春之际,王勃至交趾匆匆拜别老父之后,乘船回乡,当时正值初夏,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一代诗坛巨匠,就此殒命南海。

王勃山中蕴含的情感是什么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首五绝《山中》是唐初著名诗人王勃的作品,诗中抒发了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的抑郁心情,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久居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

《山中》诗书

诗文大意是,长江滚滚向东,承载着我的悲伤,我在外停留太久,心里想念着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此时晚秋的冷风猛烈,山上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落。这首抒情小诗将羁旅之思表达的淋漓尽致。诗人王勃因为一首《斗鸡檄》被贬,远赴他乡,客居异地,王勃用寥寥二十个字,巧妙的借景抒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悲戚和苦楚,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意境。

《山中》王勃这首诗首句“长江悲已滞”既虽然写景,但是浓浓的情愫却随景而起,应景生情。次句“万里念将归”承接上句,抒发了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让人感同身受。第三句再次寄物抒情,用深秋、寒风和露夜引发读者的共鸣,令人感伤不已,尾句“山山黄叶飞”以深秋的景象,形象的刻画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再次渲染了思乡的形象和心情。整首诗句语言精练,情景交融,深刻而生动的刻画了一个天涯游子的悲苦形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凄苦心境。

《山中》王勃这首五绝朗朗上口,广为传颂,很多文人学者都对它赞许有加,在《增订评注唐诗正声》中,顾云称赞诗中“况属”二字“有情”,《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评论它为“寄兴高远,情景俱足。”

采莲曲王勃诗词鉴赏

《采莲曲》是一首以七言为主的叙事长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此诗为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上元二年,遭受官场挫折后,满怀忧伤,南下前往交趾探望被贬官的父亲王福畤时,一时心有所感而创作的。

王勃《采莲曲》图片

王勃《采莲曲》图片

由于王勃作《采莲曲》时,正是连番遭贬,颠沛流离之际,此刻途经江南,目睹水乡人家的生活,尽管民情世故恬淡依旧,自己却早已不似当年踌躇满志的少年朝散郎模样,因而《采莲曲》之清新优雅的文风中,亦难掩作者内心凄苦,壮志难酬的几多愁绪。“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自古心怀天下的文官被迫辞别庙堂的心境,大概与征战沙场的武将憾然远离疆场一样,是为人世间最难平复之忧伤吧。

诗人王勃的满腔忧愁,在这首《采莲曲》中表露无遗。诗歌着重写景,通过对眼前撑船而过的采莲女子柔美的形象塑造及心理描绘,表现出她们对塞外征夫的深切思念与无限幽怨,亦不难看出作者内心对现实生活的愤懑,对和平、宁静的无限向往,以及对劳动人民所承受的战争苦所难寄予深切的同情。“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寒江浊浪滔滔,关山不知几重。泪眼看世界,一切皆是模糊的。或许诗人王勃在赋予《采莲曲》无比深刻的内涵之时,也一早预知了自己终将怀着悲愤痛苦的心情,与这江南的好山好水融为一体的最终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