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趣事有哪些 苏轼是才华横溢的一代文豪,其文学成就代表了宋朝时期文学的最高峰,这样一个人是非常机智的,也是非常幽默的一个人人,在生活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智慧,苏轼的许多小故事现在还在民间流传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趣事,下面小编就讲一个苏轼赴宴的小故事,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苏轼的机智,也可以看到苏轼的才学。 苏轼画像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去京城参加科考,但是有六个人看不起苏轼,就想戏弄一下苏轼,于是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想要在席间戏耍苏轼。苏轼接到邀约欣然前往,入席之后,一人提议,要行酒令,酒令的内容必须要包含一个历史典故,这样就可以独享一盘菜,其余五个人都大声赞成,于是就开始了。一个人说:“姜子牙钓鱼。”于是端走了鱼;另一个人说:“秦叔宝长安卖马。”于是得意的拿走了马肉;又一个人说:“苏武贝湖牧羊。”第三个人志得意满的拿走了羊肉;第四个人说:“张翼德涿州卖肉。”又将肉拿到了自己面前,最后一个人说:“关云长荆州刮骨。”最后一盘骨头也被他拿走了。六个人幸灾乐祸的看着苏轼,苏轼不慌不忙的说:“秦始皇吞并六国。”于是将六盘菜都拿到了自己面前,六个人目瞪口呆。 这则故事是民间笑谈,至于苏轼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不得而知,总之可以看到民间对苏轼的智慧与才学是相当崇拜的。 苏轼称诗人王维什么 王维,号摩诘居士,生于唐朝,是著名的诗人、画家、政治家。与苏轼相同的是,王维年轻时期,抱负远大,希望做出一番事业,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分忧,但都因为政局变化,云波诡谲,怀才不遇。 王维画像 王维自小聪颖过人,才华出众,在诗歌方面,没到他弱冠之年,已经有可以查阅到的文史资料了,勤奋好学,年纪轻轻便入朝为官。王维的前半生几乎可以说是风平浪静的,直到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发生后,王维被贬,日渐消沉,便终日在山水与佛之间寻找精神寄托,一方面来抒发自己的闲情逸致,一方面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也许就是王维脱离官场,迷恋自然的清新淡远,为后代留下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尤其是王维的山水田园之作,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文学成就可见一斑。苏轼曾经称赞他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苏轼一向清高,很少夸人,但王维画画上的成就,让苏轼也为之折服,他称赞王维的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画,画面十分丰富,层次分明,由远及近,动静结合,神韵淡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意境。也许就是因为王维长期沉溺于自然美好的事物,对大自然感同身受,培养了自身敏锐的观察能力,因此笔下的山水更加富有意境,耐人寻味,其神韵更是别的画家鲜少能比拟的。 苏轼的花影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于《花影》一作,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严重的争议,因为在苏轼文集中翻来覆去,却始终未能找出此作,人们也曾经一度怀疑此诗词并非是出自大文学家苏东坡的笔下,但历经几代学者的不懈研究,终于为其正名,确定《花影》确为苏轼之作。 花影 苏轼 这首诗的第一句,瑶台借指的就是亭台楼阁,虽然在第一句中并没有关于花的任何字句,但确实在的的确确的描写花儿,指花儿很多,被花团锦簇的迎上了亭台楼阁。 第二句,继续借物反衬花影,这么多密密麻麻的花儿堆在了一起,唤来童子将亭台上的花儿给清扫一下,可花儿能扫走,但花影怎么扫的走呢? 第三句,太阳逐渐往西移动,慢慢的往山下走,花影也好不容易消失不见了,这下可就清明多了。 第四句,这是这首诗里面的点睛之笔,太阳落下后,月亮却升起来了。好不容易消失的花影一下子又全部回来了。 作者的仕途生涯进行的并不顺利,这也间接导致了他的诗词中均隐含了这种情绪,这首诗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者将自己的烦恼暗喻成了花影,刚讲它扫走,结果一会儿又回来了,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