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休闲时光 > 苏轼的采桑子主要内容是什么

苏轼的采桑子主要内容是什么

时间:2016-09-21 来源:发票查询网
编辑:发票查询 人气:

苏轼的采桑子主要内容是什么

《采桑子》是苏轼述职过程中的即兴之作,苏轼调职去往密州任知州的过程中,与好友巨源、王正仲在甘露寺重逢,不禁兴致盎然。

多景楼画像

多景楼画像

虽然《采桑子》是苏轼即兴的作品,不尽完美,但却也将苏轼的文学素养和功底展现的淋漓尽致,因为是与好友相遇,词牌名为《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此时,苏轼恰逢政治上的变动,因为反对新法,被贬谪,诗人本就多愁善感,偏苏轼晚年多病,置身于多晶楼上,好友意外他乡重逢,一下就牵动了苏轼的内心,让他有感而发。在孙巨源的劝说下,苏轼提笔写下了这首《采桑子》。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在前四句中,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虽然天水一色,斜阳脉脉,一片霞光,位于多景楼上,登高将美景净收眼底,喜不自胜,但又联想到,有识之士都曾位于这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多景楼上,他们的抱负都曾实现了,这让苏轼不由的伤感,虽然在描写美景,但也将这种忧愁的情绪表现出来。

在后四句中,苏轼对身边的才色具佳的琵琶女多加描述,本来,苏轼因为仕途不顺,以为会没有什么兴致来听琵琶,但是琵琶女的技艺很好,演奏的十分巧妙,让人短暂的忘掉了烦恼,沉醉其中。“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借一抹斜阳含蓄的赞美琵琶姑娘的容貌。由景叙情,由情入景。

苏轼的南乡子主要内容是什么

《南乡子》又名《南乡子·送述古》是熙宁七年,苏轼送别友人时所做的送别词。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他的好友陈襄被调任南都,他依依不舍送了友人一程又一程,至临平时写下这篇情真意切的送别词,就此作别。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山一程水一程,这难舍难分的盛大送别,似乎并没有让人心中轻松那么一点。词的上片记叙和友人分别之后回望临平城的景象,由景入情,表达出了苏轼对美好往事的无限回忆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特别是“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一句,将目光从远处的临平城移到近处的山上塔,通过写眼前实物表达自己的浓烈的感情。山上塔本是无情之物,每天伫立山头,迎客送客,心情没有起伏,也没有不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自己,却怎么都无法舍弃对友人的牵挂。

词的下片是苏轼在归途上的所感所想,也是感情的一个升华。回来的路上,夜色深浓,晚风凄清,寒气侵入骨子,怎样都是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因为太思念友人,夜里辗转反侧,一宿无眠,枕边初寒,昏黄的烛光摇晃,孤影斜照在幔布上,光影斑驳。“秋雨晴时泪不晴”,眼泪竟然可以和缠绵的秋雨相提并论了,可见苏轼对友人思念的之深。“晴”字,更是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眼泪的肆意流淌,连缠绵不绝的秋雨都已经雨过天晴,可眼泪还无法控制般地不住往外流。

诗人苏轼思想是什么

苏轼是文学大家,他也是宋朝文学上的一名代表。苏轼在政治立场上坚持以儒家的精神为准,在生活上苏轼也采取的是豪迈、旷达的脾性,很是超脱自然。苏轼的这种对于豪迈、真挚的性格给当时的人们和后世的文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追求豪迈的人生和思想成为了他们的追求。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首先是苏轼的多才,他的思想是广阔的,能够纳入万物,也造就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对于他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影响,豪迈的气魄让他的诗词也有种气吞山河之势,也被后来的热血文人们所喜欢。

苏轼的思想不是那种柔婉性的,所以苏轼对以往以柔婉为主的诗词做出了改革,他给诗词里注入了阳刚之气,这也是对于诗词的一种改革,正是由于这一次的改革,开创了新纪元。

正是由于思想对于当时的人们影响,也给苏轼造就了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和魅力,苏轼的思想和诗词融为一起,由于当时官途的坎坷,苏轼的思想由原来的传统慢慢的转换为豁达和豪迈,所以无论他在诗词还是散文上都体现出了这一种独特的风格。

苏轼的思想正是由着他的性格、和人生所面对的种种事情而发生着改变,如果没有了官途上的失意,也许苏轼并不会有如今这么深的造诣,思想是一种层次性的东西,同时思想也是控制着一个人。所以苏轼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