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休闲时光 >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介绍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介绍

时间:2016-09-21 来源:发票查询网
编辑:发票查询 人气: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介绍

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最终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其实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能看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了。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北宋建立初期,统治阶级通过一些列举措来缓和阶级矛盾,起初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矛盾加剧,集权统治其消极的一面的开始显露,并且动摇着北宋王朝的统治,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建国初期,统治者采用的是不抑兼并的策略,地主公然兼并土地,还不用缴纳任何税赋,这种政策最终导致土地越来越集中,国家财政收入越来越少,国库亏空。造成的一种社会现象就是农民没地种田,田都握在地主手里,然后农民为了种地成为了佣户,受着地主残酷的剥削和压榨。百姓活不下去就举兵起义,放下农具拿起武器,开始了反抗斗争之路,而且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撼动了统治阶级。

北宋时期,官僚机构环环相扣,人员众多,当官者只拿俸禄,不干事,而且官员待遇优厚。不仅如此,北宋虽有大规模的军队,但是没有系统的训练,战斗力极其低下。但是国家必须要养着这群人,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凑齐军饷,国库亏空,提前消费现象很是严重,导致情况就是国家穷,百姓穷,官僚富,穷一些人富一些人。北宋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危机。

王安石变法就是基于这些因素,从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旨在革新利弊。

王安石的墓位于哪里

王安石于1086年病逝,享年66岁,死后王安石被葬在钟山南麓东三里的地方,也就是原先的宝公塔与草堂寺之间。王安石墓可以说的上是一个王氏墓葬群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除了王安石的父亲王益和王安石的大哥王安仁没有葬在这里外,其他的王氏成员都是埋葬在这里的,包括王安石的母亲吴氏,王安石弟弟王安国和王安礼,还有王安石的儿子。钟山南麓可谓是王氏家族的家族墓葬群了。

王安石父亲王益墓全景

王安石父亲王益墓全景

王安石墓前有华表(就是标志或者装饰用的大柱子),坟庵(设于墓地的庙庵),两侧种着树木。明朝初期,钟山南麓这块墓地被朱元璋所看重,于是在这块陵寝附近的古迹都被搬迁了,其中王安石墓也在被迁的名单中。至于王安石墓最终被迁往何处了,说法历来不一,一种说法是迁至麒麟门了,一种说法是迁回江西老家,也就是江西临川。

但是后期陆续发现王安石墓的踪迹。1509年,太监石岩在为自己建造墓的时候发现墓砖不够,于是就近取材拆了附近的一座古墓来取砖,看到墓志发现是王安石墓,但是这份资料中没有明确记载这个墓的地址。

另有一种说法:民国初,在麒麟门考古出土一座古墓,其中的墓志上写着:安石三莅江宁,卜居钟山,子姓兄弟,多著籍焉。看其墓志记载讲述的就是王安石的生平事迹,所以大部分人认为王安石墓迁至麒麟门处。但是奇怪的是在此处没有发现任何陪葬品及文物痕迹。

第三种说法:王氏家谱中记载王安石墓迁到了老家临川月塘中。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的一首词作品,出自《临川先生文集》。这首作品主要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诗人登上金陵看到此情此景,想起了往昔的时光,不觉得感叹历史更替,从而情感转变,他忧虑国家,担心国家朝政,关心国家大事,境界雄浑,可谓是情景交融。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古诗配画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古诗配画

引原文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主要讲述了:登上金陵古都望向远方已是晚秋时节,这时候天气已经转凉了。长江远望就像是一条白链,那青山远望就像箭镞。归帆在斜阳的照耀下穿梭在江波上,九思旗在西风的吹拂下飘扬着。画船荡白鹭飞,这幅美景是难以用画描绘的。

想起往昔金陵帝王在这里寻欢,城门下敌军来袭城门上却还是莺歌燕舞,亡国之恨又袭来。时光流逝多少人在此驻足吊唁,叹息那段兴亡与繁荣。六朝旧事已经过去了,草木枯树呈现这绿色,不仅如此茶楼上的歌女还在莺莺唱歌,唱的是那首后庭旧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创作于王安石任职知江宁府时作的,那时候是1067年,这段期间王安石创作了大量的咏史吊古的作品。后来到了1076年,王安石从宰相贬为知江宁府,这首作品就是产自1067-1076这10年间。

王安石登高望金陵,看着满目美景不禁被其吸引,但是又想起往昔的时光,感叹历史兴亡,从而寄托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