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休闲时光 > 郑板桥竹石诗赏析

郑板桥竹石诗赏析

时间:2016-09-21 来源:发票查询网
编辑:发票查询 人气:

郑板桥竹石诗赏析

众所周知,郑板桥是清朝时期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工于诗词,擅长书画,他的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他的一生画过梅、兰、竹、菊,其中尤以画竹、写竹最多。

郑板桥《竹石》

郑板桥《竹石》

他的那首很出名的七言绝句——《竹石》,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这首诗通过拟人的手法,主要描写了竹子那坚强不屈、傲然挺立的高尚品格。

诗的第一句描写了竹子紧紧抓住山上的坚硬岩石一刻也不松懈,体现了竹子刚劲有力的特点,而后一句对竹子破开岩石,把根牢牢地扎在了岩石缝中的描写,更加烘托出了竹子那股不服输、不怕死的韧劲。诗的后两句通过对竹子周围恶劣环境的着重描写,进一步深化了竹子的顽强品格。竹子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风刀霜剑、严寒酷暑,经过千锤百炼,终于经受住了许多残酷的考验,使自己更加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这首郑板桥竹石诗从字面意义上去看主要是描写竹子的,但其实它是借物喻人,因为作者主要是想体现自己那种不畏权贵,坚决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性格特点。竹子的特点是中空而外直,所以作者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现了君子做人要内心坦坦荡荡,行为举止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同时,这首诗也有深远的引导意义,它鼓励我们在遇到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不平和屡次失败的时候,要不畏艰险、不怕失败,坦然地去面对,养成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

这首郑板桥竹石诗虽然语言质朴无华,但是寓意却很深远。

清朝文学家郑板桥的简介

郑板桥简介,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因此世人称他为板桥先生。是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画家,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郑板桥的祖籍在苏州,他后来生活在现在的江苏省兴化县。

郑板桥画照

郑板桥画照

郑板桥在康熙年间就考取了秀才,但是一直没有中举人,直到雍正十年才中举,但是一直没有为官。到了乾隆元年的时候中进士,一直在家候补,后被任命为河南范县县令,之后被调任山东潍县继续担任县令,这是他一生为官的两个地方。

郑板桥虽然在不惑之年才做到县令职位,但是他一心为百姓谋福利,在任县令期间他关心百姓疾苦,重视农桑和小商人,兴修水利,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深得百姓爱戴,在山东潍县辞官后百姓为他建立了一座生祠,以表达对他的思念。

但是郑板桥简介中的一生最为出色的不是做官,而是他的文学和画作,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一生也多以书画卫生。在早年郑板桥的生活拮据他在扬州卖自己的书画以解决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而到了晚年辞官回家后,也是由于经济问题,郑板桥还是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的诗造诣很高,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书法也相当了得,也是当时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而在画上他的造诣更高,郑板桥尤其擅长画竹子,非常传神,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认可,而现代人对于郑板桥的书法和画作也是相当认可的。

郑板桥所绘画的兰花

郑板桥我们都不陌生,可以说很多的人都读过他的诗歌,如《咏雪》。不过他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身上还有着名画家、名文学家这样的称号。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作品·《兰花》

他曾先后任职两个地方的县令,不过由于他那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与官场格格不入,因此无法适应官场的黑暗,在后来的时候被罢免回家。从此以后他就开始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在绘画方面极其擅长,并且喜欢画兰花,对兰花有着一种痴迷的热爱,他将兰花比作是君子, 认为兰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好品质。在他的一生的作品之中,大多数的画作都是以懒、兰花和竹子为主题的,只有少数的作品画了其他的物种,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兰花的执着和喜爱。

由于郑板桥喜爱兰花的原因,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兰花习性,他还寻访了各种关于兰的书籍来读,还不时的向懂的种植兰花的有经验着请教,并且在他居住的地方也种植了几株的兰花。长时间的与兰打交道,使得郑板桥积累了很多的关于养兰的经验和知识。

郑板桥喜爱兰,并且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由于他经常会有感而发的以兰为题做一些诗,把自己的经验及兰的生活习性和品格加以介绍,这使得后世人们对于兰花的研究有了更多的材料可循,并且通过科学验证,郑板桥的很多对于兰的栽培之术都是很符合现代化的,这为后世兰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弘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