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出自《后汉书》的《马援列传》,作者为东汉著名将领马援。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是名将马援写给侄子们的劝告之言。当时,在前方征战的马援听闻侄子马严和马敦喜欢议论别人的缺点,便写下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一文,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指导他们如何为人处世。 马援画像 马援在开篇写到,自己从马严和马敦处听到了别人的过失,如同子女听见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听见就好,但是嘴上不可妄加议论。对自己而言,生平最痛恨的事情就是在背后议论他人,并且胡乱评判朝廷的法度。所以,自己宁可死去,也不希望子孙有这样的行为。马严和马敦身为自己的侄子,就更应该严谨处事,做一个光明磊落之人。其次,马援还在《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告诫侄子们择友而交之道。 马援写到,龙伯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他敦厚诚实,并且威严谦虚。对自己来说,非常欣赏龙伯高。但是,龙伯高行为谨慎,而杜季良是一个非常具有正义感的人,用“豪侠”来称呼他非常的贴切。杜季良在交友时,从不看中人品和出身,换句话说,无论好的人还是坏的人,杜季良都会结交。所以,杜季良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前往奔丧悼念。虽然龙伯高和杜季良都有很好的品行,但是马援希望两个侄子向龙伯高学习,而不要向杜季良学习,正如“画虎不像反像狗了”,一旦效仿不成,那么侄子就会走上歧途。 马援铜柱 马援铜柱指的是东汉时期,交趾女子征侧、征贰两姐妹起兵对抗汉朝。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平定叛军,便派遣将军马援率兵前往镇压。在马援的指挥下,交趾之乱被平定了。为了界定汉朝领域边界,马援在此立下铜柱,以示标榜和证明。同时,马援铜柱也彰显了汉光武帝对马援成绩的夸赞。 马援铜柱 公元40年2月,征侧、征贰姐妹率领士兵向东汉光武帝刘秀宣战,不久之后,征侧、征贰姐妹领导的二征起义得到了九真、合浦等郡人的支持,起义队伍越来越壮大。在征侧、征贰姐妹的带领下,起义军打败了东汉朝廷的驻军,并获得了65座城池。在危急情况下,东汉光武帝刘秀派遣马援出兵镇压,在马援的操纵下,东汉朝廷平定了征侧、征贰姐妹发起的二征起义。 战争结束后,马援在越南中部一带,立下铜柱为界,马援铜柱上写着“铜柱折,交趾灭”六个大字。越南人每次从马援铜柱路过时,都会拿石头投掷它,久而久之,马援铜柱就被围成了山丘形状。《新唐书·南诏传》、《中国地名大辞典》、《明史·广西土司列传》等书籍中,都有关于马援铜柱的记载。根据《明史·广西土司列传》记载,元末动乱时,越南人趁机北犯,他们将马援铜柱向北推进了200多公里。公元1397年,明太祖派遣吕让和陈诚前往越南,让他们恢复马援铜柱所在处。 马援的兵器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将军,但是他的一生不注重名利,但是在沙场上是战功赫赫的。历史上面有很多有名的将军,武功都是比价高强的,但是只要是能武的人都会一个和自己相配的兵器。李元霸的武器是锤子,十分的勇猛,那么厉害的马援的兵器是什么呢? 马援雕像 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马援的兵器是像大象鼻子的古月刀,还有一个是擂鼓翁金锤,这两个武器是马援经常用的武器,都是比较厉害的。说到擂鼓翁金锤是汉朝时期马超的祖先开始使用的,威力是比较厉害的,当然不是一般人能够使用的,因为擂鼓翁金锤本身的重量是比较惊人的,和一个人的体重是差不多的。 所以想要使用马援的兵器,除非是力大无穷的,不然想要操控这样的武器还是比较困难的。这个锤子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圆形的,而是腰鼓形状的,和圆柱形比较的类似,从此我们也是可以看出马援的实力是比较强悍的,能够成为东汉的开国将军也是有足够的实力的,并非是浪得虚名。马援能够有如此厉害的武器,再配上他精湛的武功能够征战沙场肯定是比较厉害的,能够当上开国将军也是战功赫赫的。 当然他和我们认知的开国功臣是不一样的,他的一生主要是在沙场上面度过的,享受安逸的生活的时候是比较少的,同时对待将士们是比较宽厚的,他的愿望是能够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他最终的的结局也是在沙场上面战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