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墓遭盗挖 2015年12月3日,河南郑州发生了一起文物保护单位伯夷叔齐墓遭盗挖事件,被盗的古墓主人正是商周时期的伯夷叔齐,位于新郑市孟庄镇寺西村。 伯夷叔齐墓遭盗挖实况图 当日有市民向有关文物保护单位反映,伯夷叔齐墓遭盗挖地发现两个盗洞,担心墓内的文物遭到破坏,文物保护单位随即派出工作人员前往墓地勘察。穿过京广铁路,在一片荒草地中来到伯夷叔齐墓的所在地。据了解,现存伯夷叔齐墓为二塚,两塚南北相距约三十米,两塚皆高约五米,周长皆三五十米。“这次被盗的是位于北侧的叔齐墓,墓塚上面有两个盗洞,有十多米深。”文物保护志愿者彭保红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叔齐墓的前面,竖着新郑市人民政府今年刚立的石碑,上面写着“新郑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1月12日由新郑市人民政府公布。 顺着一条小路,走上叔齐墓的顶端,可以清晰看到两个没有填土的坑洞,洞口有一些木板,坑洞内的四周从上往下放置着脚手架,深不见底。 “从现场盗挖的痕迹看,盗贼在此盘踞的时间应该比较长。”彭保红告诉记者,墓塚所在的地方比较偏僻,一般人是很不好找到这个地方的。希望相关部门尽快介入调查,看看有没有文物被盗走。中午13点左右,孟庄镇派出所的民警来到现场,在了解了情况后,表示将向上级汇报伯夷叔齐遭盗挖一事,以做进一步调查。 伯夷和叔齐 商末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兄弟二人以恪守仁义而成为商周时期的仁义典范,故而将此二人的思想融汇于儒学思想中,流传至今。 伯夷和叔齐图 伯夷和叔齐本为商代贵族之后,孤竹君临死意欲将君位传于次子叔齐,但叔齐严守礼教,认为长子不继承君位,反倒让自己继承,是不仁不义之举,誓死推脱。而伯夷认为弟弟叔齐贤于自己,要让位给叔齐,叔齐坚决不肯接受,而伯夷念及手足之情,不愿看到叔齐深陷囹圄,便不告知任何人,深夜收拾行囊远走他乡,叔齐得知后,便执意追寻伯夷而去。 跋山涉水,翻越崇陵,兄弟二人终于市井之中相遇,伯夷被叔齐的执念所动容,便答应叔齐抛弃家业重担,相约不再回归故里,投奔周国,从此过上寻常百姓人家的生活。 然而事实并未像兄弟两所想象的那样风平浪静,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朝,看在伯夷叔齐眼里,附属国攻打君主国,以下犯上,视为大逆不道之行,然而却无力劝解,周国攻打商朝,势如破竹,两军相残,民不聊生,战争所带来的伤亡是伯夷叔齐二人极为不忍,奔走于权势之间,只求能早日将这战争终止。 周国最终攻克商朝,建立周朝。悲愤之下,伯夷叔齐拒绝与周人来往,不食用周国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食粮,二人隐居于首阳山,终日采集微草过日,不多时日,便因营养不足而去世,流传至今的史料记载中明确指出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在首阳山。 伯夷叔齐孤竹君 商朝时期有一片封地被称为孤竹国,该国的君主就是孤竹君,据《史记》记载孤竹君有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两兄弟,极为贤能,颇得孤竹君的器重,尤其是弟弟叔齐谦逊有礼,更受孤竹君的偏爱。 伯夷叔齐图 孤竹君年迈时,有意提拔叔齐来接受处理封地大小事务,叔齐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父王对他的特别用意,碍于不能触怒父王的权威,只得尽心办事,但却从未在巩固地位的事情上花心思,行为处事云淡风轻,尽量不与官员深交,叔齐认为自古子承父业都按照嫡长子世袭制,这是古制不能违背,尽管孤竹君有此意,但他自己一定要死守这道防线,万不能犯下这大逆不道之罪。 孤竹君去世后,叔齐拒不接受王位,执意举荐兄长伯夷继承,而伯夷也是恪守规章之人,既然叔齐是孤竹君临终授命的继承者,那么他便不可夺人之位,伯夷念及手足之情,不愿看到叔齐深陷囹圄,便不告知任何人,深夜收拾行囊远走他乡,叔齐得知后,便执意追寻伯夷而去。 跋山涉水,翻越崇陵,兄弟二人终于市井之中相遇,伯夷被叔齐的执念所动容,便答应叔齐抛弃家业重担,相约不再回归孤竹国,投奔周国,一起过上寻常百姓人家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