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老师 曹操善收罗人才,曹丕也继承此风,曹丕身边的高明谋士数不胜数。曹操在考察太子人选时,曹丕的智囊团出了不少计谋。曹丕登上地位后,这些谋士也都得到了加官进爵。 曹丕剧照 曹丕的老师应该可以包括三位,司马懿,吴质和贾诩。 司马懿的先祖均为汉代重臣,自小聪慧大气,被传有非凡之才。司马懿最初假装生病,拒绝为曹谋事,后来曹操称霸一方,征召司马懿,遂入曹。曹操命司马懿辅佐太子。曹操对司马懿有防备之心,认为司马懿以后对曹氏有威胁,曹丕护之,加上司马懿自身刻意勤恳做事,曹操渐渐放下防备。曹丕被立为太子,一直到登上帝位,司马懿一直尽心辅佐,在蜀国六次讨伐曹魏的时候,司马懿多次击退蜀国入侵。。 贾诩被称为毒士,算无遗策,谋划能力强,精通兵法。前期多次易主,最早在董卓部下,接着到了张绣军里,后来跟随曹操。贾诩心知非曹操旧臣,从不主动展现自己。选择辅佐曹丕,被曹丕重用。在曹丕曹植争夺世子之位时,贾诩以废长立幼引来祸乱的故事,暗示曹操弃曹植,选曹丕。贾诩在外名声不好,曹丕并不介意,从不猜忌反而委以重任,封官加爵,可惜后来不听从贾诩建议,先治国再讨伐,以致两次征战吴国均失败而回。 吴质,生性放浪形骸,肆无忌惮。为曹丕出谋划策,计谋良多。在曹丕争夺继承权重颇有功劳。与后来被封诸侯,颇为显贵。 曹丕生性善于用人,能拉拢奇人异士为其谋权,这些谋士选择曹丕同样也是看重曹丕有登上皇位的能力。 曹丕的谋士 曹操儿子众多,且一个比一个优秀。要论武力,曹彰身居将军大位,膂力过人,善于骑射,要论才华,曹植才高打斗,成推举为建安七子之首。但是为何在选择太子的时候却在儿子们当中选了一个各方面跟兄弟们比起来都不是非常出色的儿子曹丕呢?要想理清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曹丕的谋士。 曹丕画像 在曹丕手下一共有四个得力的谋士,曹丕日常称他们四个为四友。正是因为有了这四位得力谋士的不断的运作,最终曹丕才能够在太子大位争夺战中脱颖而出。这四个人分别是朱铄、陈群和司马懿,以及吴质。朱铄和陈群,二人因为常年跟随者曹操的军队一起出征,所以在军事系统是也有一定的地位,跟很多执掌军事大权的大将军们都非常的熟悉。而司马懿和吴质二人,文章写得极好,会出主意,而且随机应变能力很强。在这四友的不断的运作出谋划策的情况下,曹丕一步步的获得了父亲曹操的喜爱,最终坐上了皇位。 因为曹操非常喜欢会写好文章的儿子,所以曹植刚开始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曹丕知道自己无法在文采上和曹植相比,所以就在吴质的建议下,不拼文采,以自己的真情打动了曹操;在曹操大军出征的时候,曹植写了一篇美文,大受曹操的赞赏,曹丕则痛哭流涕,希望曹操平安归来。 就是因为曹丕谋士的各种建议以及谋划,最终曹丕才能够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 曹丕的儿子 历代帝王多子多孙,曹丕也不例外,一生中前前后后共有过九个儿子:曹叡、曹喈、曹协、曹蕤、曹鉴、曹霖、曹礼、曹邕、曹贡和曹俨。 曹丕剧照 “龙生九子各不同”,在他的众多儿子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魏明帝曹叡。曹叡年少时便极其聪慧,对律法尤为感兴趣,深受祖父曹操的垂怜。十五岁被封为武德候,二十三岁(226年)便在洛阳继承帝位。在他执政的十二年间,曾得到曹真、曹休、陈群和号称鬼才的司马懿等许多良才干将的辅佐。因此在其统治前期多次击退了吴国和蜀国的功伐,平定鲜卑,颇有作为。然而到了统治后期渐渐沉迷于兴修土木,损耗了很多人力物力,对当时的农业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除了魏明帝曹叡外,史料对曹丕的其他儿子记载颇为少见。这与其儿子大多去世较早的关系分不开:出生两个月便夭折的次子曹喈;赞哀王曹协也早早离开人世,留有一子曹寻,后因曹寻无子封国被废除;阳平县王曹叡后又改封为北海王,死于233年;曹鉴在曹叡即位的两年前(224年)被封为东武阳王,同年离世,也因没有儿子,东武阳国被废除;清河悼王曹贡和广平哀王曹俨在223年去世;元城哀王曹礼和邯郸怀王曹邕在229年去世;活的最久的要数曹霖,其性情粗暴,有两个儿子曹髦和曹启,死于嘉平元年(249年)。 曹丕的九个儿子早死的早死,夭折的夭折,因而除曹叡外难有政绩。而曹叡虽在文学建树上不及祖父曹操和父亲曹丕,然其在治理国家,攘外安内方面上很有自己的理论和见解,可谓功过参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