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秋言 一起吵吵闹闹十几年的女同学,在今天与她的先生结束了为期六年的爱情马拉松,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修成了正果。在镁光灯闪现,照片墙投影的那一刻,不免让人想起了那些年一起走过的岁月,还像是昨天一样。课堂上传过的纸条,课桌上画过的”三八”线,在一起闹过的别扭,一起压过的马路,一起谈论过的暗恋对象,吵嘴绊脚的那些小时光和揉碎在光阴里的温柔。 从大学毕业开始,就不断接到许多红色的”炸弹”。参加过大大小小数以百计场朋友的婚礼,有时我甚至在典礼的落幕之际,看到大家都无声地向逝去的青春说着再见,然后相继走进柴米油盐的烟火里。 也不知不觉走到了这个尴尬的年纪,仿佛在特定的时间,单身如同痔疮,变成了一种让人感觉羞耻的病痛,又好像变成了一块裸露的伤疤,总让人不经意地担忧是否会有人揣测自己有这方面那方面的毛病,是否会有人猜测自己到底是生理有缺陷,还是心理有问题。 谁说不是呢,这边的你还依旧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贵族生活,那边的朋友却闪婚之后又离了,离了又再婚。还有那些早已成为人父人母的伙伴,隔三岔五地在空间里晒着自己宝宝的照片。无论怎样的境遇,现实总在不合时宜地叫嚣,仓促的青春就这样没了。 你也逐渐地进入未老将老的状态。比如过早地关注要买哪个学区的房子,提前为孩子的将来打算;比如到菜市场买菜,会为了三毛两毛的零头软磨硬泡地讲价,让留意电子称面的数字成为生活的习惯。 也许是因为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也许是因为一场分道扬镳的友情,也许是因为一次无知的冲动,让你瞬间落泪;也许是你玩腻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也许是在一次失败的苦痛中突围,让你不再天真。又也许生活中有着太多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或那样的某一种可能发生在了你的身上,于是青春就不在了。是一根蜡烛燃尽了黑夜,是一本日历撕下了某一角,是一种习惯成为了自然,你不得不在抱怨中走向更加现实的现实。 逐渐地,青春成为了浅尝辄止的记忆,最后浓缩成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怀。只能一个人在失意的夜晚,在一首老歌中拨弄着思绪,从那些老照片、同学录、日记本、电话簿里找寻着答案。于是,回忆像是你捧在掌心的一抔水,无论你如何虔诚,它总会从指缝中溜走,最后那点水渍也被时间蒸发。 关于追忆青春,感动落泪的故事很多。一部《北京青年》让很多将老未老的年轻人摩拳擦掌,想要重走一回青春,重新拾起那些凋零在路上的梦想,按照理想的方式生活。赵薇也在自己导演的电影里让我们酣畅淋漓地缅怀了一次青葱的过往。 有时候,你可以一直守候着那份年轻的心态,保持着本真的自我,但却不能够与现实撇清关系。你也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类人,却再也无法随心所欲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有声有色地活着,就是有滋有味地痛过。只有梦想依附于现实,生活常接地气,才是更加靠谱的人生。否则即便回到了那个梦想大爆发的年代,你也找不到足够的空隙,安放自己终将逝去的青春。 又好似有限的青春就那么几年,刚好过了一把瘾,它就死了。谁都想永远活在爱做梦的年纪,沉醉在你侬我侬情意缱绻的日光里,几个人张牙舞爪地结伴闹腾,一群人歇斯底里地造梦。但是年华作罢去,谁又不在以自己的方式,亲手埋葬自己的青春呢? 当我们踏进各自独立的生命轨道,所有的一切便随之具有了身不由己的宿命。我们都在被年华催促着长大,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在各自人生的十字路口分道扬镳,像是要去追赶一列即将开出的火车。 奔跑在这条路上,你觉得孤独就对了,这是一条需要一个人静心走下去的道路。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这是一个让你独立认识自己的机会。 你觉得疲惫就对了,这是一段重新遇见世界、感动世界的过程。所以那些依旧活在梦想空壳里的人,当你瞥见父母日渐斑白的两鬓,当你对着自己银行卡里的数字发呆,当你瞧见同龄人正在卖力地生活,就该勇敢地向青春告别,哪怕是一无所有地离开,也要风雨兼程地走向下一个未来。 谁的青春不散场?当大家各自成为生活的主角,男人需要摘下耳钉,脱下漏着洞的牛仔裤,剪去蓬乱的长发,染回自然的黑色。女人应该舍弃陪伴长大的布娃娃,摘下没有镜片的镜框,化适合自己的妆容,做独立的选择。 散了场的青春,我们连耍酷卖萌的资格都没有,只能把那些卖萌的天真和叛逆的习惯,都留给学弟学妹以及下一代。生活就是所有无奈、艰辛、感动以及奋斗的总和,无论是生活还是被生活,都要有滋有味地活着。 到最后你会发现,所谓的浪漫就是帮老婆买白菜顺便带回一朵玫瑰花。所谓的幸福,也只是下班回家可以随时敲门,而不是自己去找冰冷的钥匙。 摘自《愿你的青春永不散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