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尚龙 2010年我第一次组队去拍戏,作品名字叫《在路上》,在选演员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小玉。介绍她给我们剧组的是我一个特别好的哥儿们,也是她的前男友。因为她读书读得很多,看起来很知性,所以试镜结束后,我们一起去喝了咖啡,聊聊剧本的角色。最后,聊到了我们共同认识的那个男孩子。 我问:“你们之前不是好好的吗,干吗要分手?” 她喝了一口咖啡说:“因为女孩子年轻的时候,需要投资一个有安全感的男孩子,而他毕竟还在事业起步初期,不靠谱。” 我说:“为什么不愿意相信他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呢。” 我问:“什么叫靠谱呢?” 我叹了一口气,感叹了一下。的确,我总是会觉得,现在的男孩子很不容易,他们不仅要和官二代、富二代争夺资源,还要跟爸妈那个年龄段的争夺,最可怕的是有时候还要跟女人争…… 我弱弱地问了一句:“你这样太现实会幸福吗?” 其实我的那个哥儿们挺不错的,英语好,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只是我们这代人,再怎么优秀,也不会比大叔什么的更有社会资源,也不会比大叔更有生活经验。毕竟,我们还年轻,活的日子也没他们久,大部分的人也没有父母做超强的后盾,靠自己的双脚一点点地爬,虽然很慢,但至少还在前进,只是,前进的速度,怎么也赶不上这个城市的房价。 聊完后,我默默地改我的剧本去了。 一段时间后,我知道她恋爱了,并且很快地和他住在了一起。找的男朋友十分有钱,家里是被拆迁的,呼风唤雨的背景正合她意。偶尔见她面的时候,我跟她开玩笑,说,好在不是大叔。 她也笑笑,说好在还不错。 接下来的日子,我继续拍我的电影、上我的课,而她也在幸福中过着日子。一个人确定了另一半后都会在朋友圈中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尤其是异性朋友,你就很难知道她的行踪。至少,她的苦和乐,也只有那一个最亲的人能够明白,而其他人,都只是像看电影的人,看不到拍电影背后的艰辛和乐趣。 几个月后,我看到了她发的朋友圈,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终于,我可以做自己了。 我急忙一个电话打过去,才发现她和那个男孩子分手了。我以为是被甩了,后来才知道,是她执意要搬走,给他留下了一个冰冷的房间。 她说:“我和他没法儿聊天,完全没有共同语言。” 后来我才明白,两个人完全无法交流,吃饭的时候,这个女孩子和男生聊了很多自己喜欢看的书,而男生却一直在看着动漫、玩着网游。女生想要出去转转,而男孩子却执意留在北京,说北京多好啊,为什么要去那么多地方,女生因为经济不能独立,于是只能听他、任他。女生的母亲来到北京,男生去接,他甚至没有下车,女生说你怎么这么没教养,而男生却很好奇,我都来接你妈妈了,怎么就没教养了。 久而久之,两个人的聊天变成了一个人将就另外一个人,生活上一个人迁就另一个人。的确,两个人在物质上无忧无虑,可在精神上,却出现了鸿沟。两个人的话题完全不在一个频道,思考不在一个节奏,接下来的生活,女生发现自己前所未有的累,这种累,与钱无关,与物质无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写完这个故事,我想起了当时的一个好朋友,她毕生的梦想就是嫁给一个大叔。她的所有恋爱,都是跟比自己大至少十岁的人开始的。直到有一天,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自己再也不会喜欢大叔了,因为他们只是把自己当小孩儿。 的确,大叔满脑子都是公司的事情、房价涨了多少的时候,小女孩的脑子还是今天要买什么包,明天能不能去淘宝买点儿新的首饰。两个人无法成为精神伴侣,连交流的话题都变得很少,不知不觉,心也就越来越远,慢慢地,两个人的感情也就没了。 曾经看过英国的节目Take me out(《非诚勿扰》),那里的女嘉宾问来问去就是一个问题:what’s you interest(对什么感兴趣 )?中国人笑英国人傻,你们怎么问这么肤浅的问题,你看我们问的:“你们家几套房子?”可是,真正的爱情,不就是双方能否有共同的兴趣,能否有共同的话题吗? 其实两个人在一起和钱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看两个人是不是在一个频道上,不需要刻意地讨好对方,不用踮起脚去爱另一个人,更不用觍着脸去够另一个人。两个人在一起,舒服就好,聊一些很无聊的话题也不会腻味、乏味才对。就像第一个故事里面那个女孩子,她告诉我,下次找男朋友,第一个要求就是有内涵,能聊到一起,然后考虑钱和房子,因为那些身外之物,都可以通过两个人的努力争取到,而能不能在同一个频道,能不能聊到一起去,看的,是缘分。 所以,当岁月冲淡了女性的容貌,时光夺走了男人的财富,剩下的爱,就只能用两个人内心和思维的高度是否匹配去定义了。当两个人都白发苍苍,在公园的躺椅上坐着,那个时候,一切浮夸褪去,繁华和浮躁消失,老太太说:“看,那有一只鸽子。”老大爷看看天,安静地说:“是啊,它们,白得就像是云彩一样,快去喂喂它们吧。” 摘自作者新书《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