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卡罗尔·S·皮尔森 图|Ashraful Arefin 你是否有过这样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孤儿?你是否曾经有过被人抛弃或背叛的经历?又或者,你是否有过被忽视的感受?有时候,你是不是暗自纳闷,为什么你会遭遇如此多的不幸和苦难?你是不是也曾一度想自暴自弃,不再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渴望? 或者,你一直都很幸运,一路走来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难题,以至于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一点平淡无趣。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明明可以表现得更有活力,你的思想可以更有深度,生活中的激情也应该更多?你是不是已经发现,那些经历过更多坎坷的人们看上去显得更加活力四射、更真实,他们的生活似乎也更充实、更丰富多彩?也许,你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生动而富有色彩。 许多人对我说,他们的生活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确保安全。与此同时,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感到空虚,因为他们的生活并不完整。比如一些事情发生了,他们被确诊为癌症患者,他们的孩子死了,他们的配偶离开了;又或者,原本看似稳定的工作没有了,突然,他们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逃离现实生活。随着这一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感到绝望和无助的莫过于不完整的生活。 就在我们尝试着要离开这一旅途的时候,它抓住了我们。 日常生活中的无助我们每个人受孤儿原型影响的程度都各不相同。有些人在生活中遭遇的难题远比其他人要少。要想弄清楚自己是已经走过这些阶段,还是卡在了旅途的某一阶段中,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审视自己如何看待其他人所描述的孤儿的特征。进入孤儿阶段的人通常都会同情那些身处于苦难中的人。假如你发现自己迁怒或责怪那些已经沦为牺牲品的人们(这些人现在要么穷困,要么就心情沮丧),这就说明你很有可能正竭力压制内心的孤儿心理,努力掩饰和克制它所带来的心理特征。 相反,如果你经常感到无助,且不知道该向谁寻求帮助,那么对你而言穿过孤儿阶段,向其他阶段寻求帮助就变得很重要了。按照我们自身的理想,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都不应该独自承受伤痛。不过,孤儿原型赋予我们的礼物之一就是弄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并接受它:我们都会受伤、会不完整。因此,我们才需要彼此——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需要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也因为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掌握着一块小拼图,只有将这些散乱的拼图碎片拼凑起来,我们才能得到一幅完整的图案,才能用它来解答心中所有的问题。对于那些生活异常艰难的人,以及在不健全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人而言,在这段路途当中,他们尤其需要来自外界的专业人士或团队的支持。 今天,已经有太多太多的人在刚一踏上这段旅途时就被孤儿原型绊住了,无法再前进。这一切只因为他们无法向自己以及其他人坦然地承认内心的无助感,他们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缺乏技巧、需要他人的协助。在生活中,我们被剥夺的东西越多,就越害怕他人利用我们的困境牟取利益,进而给我们带来更多痛苦。最糟糕的情况就是,这种心态很有可能会阻止我们向外界寻求帮助。此外,由此衍生出来的另一负面影响就是,如果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永远都在强调我们虚弱、不理智、愚蠢、丑陋或人品不好,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认为自己并不配享有世上美好的事物,也注定无法获得完整的生活。 要对生活充满希望成长的过程离不开“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是铺天盖地的关于这个世界有多么黑暗的警告,而是实用的建议和经验,从而帮助我们应对世界中的种种困境。如果幸运的话,父母、老师和朋友都会帮助我们: 认识到诱惑和向导之间的差异; 识别安全与不安全的环境; 在怀疑主义和开放公开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知道在事情即将来临时如何寻求帮助; 在私人与公务关系中,在付出和接纳之间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同时并不为此而责备自己; 期待得到良好的对待,同时也对他人报以足够的热情,并且对他人的怜惜做出善意的回报; 避开令人悲痛的情形,或是当伤痛发生时快速地从悲伤中走出来。 然而,我们中的许多人却并不享有如此怡人的成长环境。有些人来自职能并不健全、甚至是糟糕的家庭;有些人则从小到大都被家人严密保护,从而并没有做好进入这个社会的准备;还有一些人,其父母自己都不擅于面对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我们承认了自己的伤痛,要想保留希望就会变得异常困难,而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项真实的挑战。 摘自《内在英雄》 |